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

2016/1/10 20:21:59   来源:本站   作者:周娴   人气:6088次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但是一直都没有读完,这两年在淮安,一座叫作巴学园的幼儿园在我们的身边也时时地制造着各种话题,由淮安巴学园又引出了不少关于“野驴”活动群体的新闻,使得我们的育儿、育人都有着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部作品中小林宗作校长的所作所为,让我一直都非常的钦佩,小校长那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使我感触颇深:
   一、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小豆豆因为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

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厕所里,她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长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小豆豆有一天单臂吊在树上,校长走过来问她在干什么。小豆豆说,她看见牛肉也是这样整天被挂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校长听完,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就走开了。小豆豆爱钻篱笆,衣服总是弄得破破烂烂的,校长很了解孩子的乐趣,为了让他们毫无顾忌地玩耍,他请家长们给孩子穿上最破烂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教师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不管我们的教育设备多么先进,教学手段多么现代,尊重人最初的本性都应该是教育的最最基本的内涵。而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只是按着成人的思路叫孩子做这做那,教育手段显得是那么专断!假如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真正进入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而真正愿意成为自己的学生那该多好。我想那就要付出自己最无私的、最宽容的爱。

二、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第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女教师就把当天要上的所有的课,还有每一节课的所要学习的所有问题点,满满地写在黑板上。于是,每一个孩子就从自己喜欢的那一门课开始学习……所以,喜欢作文的小学生就在写作文,后面的位子上,喜欢物理的点起了酒精灯,把烧瓶烧得咕嘟咕嘟冒泡,或者做着什么爆发实验。……这样的话,随着小学生们的年级升高,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最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上课方法。

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到老师那里请教,或者请老师到自己的位置上来,老师会耐心地讲解,一直到孩子弄懂为止。然后,老师会出几道例题,这样就开始了新的自习过程。这是真正的学习,不会发生听课心不在焉的情况。

此外,巴学园的图书室其实也是小林校长自主学习理念的体现。小林校长说:“这里摆着的书,谁都可以读,读哪一本都行。只要喜欢,什么时间来图书室都可以。总之,请你们多多读书。”每一个孩子在巴学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享受着心灵的自由,学习的自主,成长的愉悦!

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校长的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因材施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巴学园的运动会”,在这次运动会中几乎所有的第一名都给学校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最矮小的高桥君获得。虽然高桥君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长高了。但在他怀有这种肉体上的自卑心理之前,校长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巴学园式的运动会,就是为了使高桥君能够得到第一名,校长故意设计的。看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小林校长的用心良苦,也看出他是真正在因材施教,让所有的孩子健康自信地成长。

在中国古代,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就提倡在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还有像西方的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都是提倡启发式教学。这种类似的故事在小林校长的巴学园中举不胜举。小豆豆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的。看到此,我由衷地感到惭愧,反思自己当教师的十几年教学时光,是否真正曾经这么用心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尤其是对待低差生和调皮生,我做好了吗?
   
在现在的教育中,经常出现孩子厌学、不想上学的事例,我们做老师的是否也可以想想为什么呢?看《窗边的小豆豆》一书让我感悟到许多,我为之感动、为之惭愧,感动的是怎么可以做像小林校长那么好的老师,惭愧的是自己的不够。不过我愿意去努力尝试,努力向他们学习,再达到真正的内化,而形成自己内在的东西。整本书里,我没有看到教的痕迹,却看到孩子们的选择,孩子们的开心,孩子们的探索,孩子们的成长……我感受到了生命力旺盛的教育。我真为小豆豆能接受如此之教育而感到羡慕。因此,我一定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的尊重、对孩子的理解、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认可。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