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品读好书,感悟经典

2016/1/10 19:36:40   来源:本站   作者:吴娟   人气:6147次

 ——读《经典作家十五讲》

《经典作家十五讲》是一部由著名作家曹文轩系统化解读经典作家作品的文学思想论著,书中通过对14位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生平趣事、人生轨迹、创作特点的精彩解读,引出 摇摆渗延情调关系等一系列文学观念。本书既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又是小说创作的入门之书。曹文轩先生以丰厚的人生经验与先进的文学理念,勾勒出“文学大陆”的迷人轮廓,这些都是以前的小说理论未曾有过的,让我们在感悟经典时也品读了他的这一本好书。

曹先生解读的十五位经典作家,无论是我原本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在读过曹先生的深刻解读后,我都不由得对十五位作家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同时也有了新的探索欲望。

像鲁迅、沈从文、钱锺书、汪曾琪、博尔赫斯等名家,原也曾有过一知半解,现在经曹先生的解读后,始知自己读书之浅薄。不熟悉的如废名、米兰昆德拉、卡尔维诺等人虽曾耳闻,却因读书不曾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一直未曾谋面,但是读曹先生对于文学,对于每位作家的解读是一种享受,他对于每位作家的深刻观察与特点把握,是那么犀利,在对每位作家的崇敬之时,又有对当下中国文学品位的愤怒,他对于美与价值的欣赏,让人叹服。

正如开篇所说:文学就是一种用来书写个人经验的形式。曹先生深刻地把握了每位作家的作品背后独特的个人经验,为我们揭开了造成这些经典作家文字风格中生命的秘密,你在阅读时,常常会感觉,细腻的不仅仅是这些作家,细腻的是这位此刻的剖析者,他精准地把握着作家们文字里隐藏的秘密,哪怕是微弱的声响,他都能听得到。

鲁迅在学校的课本里一度被抬到很高的位置,但无论如何,少年时代的我读他的那些课文并不曾有过真正的喜欢,也许是因为他的文字里总有一种冷,一种旁观者的冷,一种高高在上的男人的社会的目光,而我作为一个女孩子,总是喜欢那些世俗的、安静的、温暖的东西,况且记忆深刻的是在他的文字里所学到的一个词“睚眦必报”,还读得这个词在正文下文的解释,更令我觉得鲁迅是个过于刻薄的人。由于读书过程中并没有谁来真正引领一代大师文学中的真正深刻含义,所有的结论皆是自己一鳞片爪的理解。及至今日读曹先生的分析,始知鲁迅的文字是经得起推敲的。他对世俗的嘲弄,将一切俗化,骨子里却是清冷与傲慢,他幽默,出自一颗痛苦而尖刻的灵魂,他的眼光,他的高度,都是建立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当然更建立在他那独特而智慧的灵魂上。

郁达夫是浪漫主义者,他的文字背后有一个形象——一个很有架子的文人。故此他的文字体现的是一种“干净”。曹先生在此时表达了对于当下文学的愤怒“文学还要不要这番干净?干净了是不一定不深刻了?当下的答案是,深刻必出自丑--不,必出自脏。”曹先生的愤怒不是没有理由,中国的许多文化产品不正是如此吗?以丑为美,以丑博取他人的眼球,我常常想,这些细微的文化导向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阅读世界与人生观,遍地接触的都是这些恶俗的文字,孩子们面对的是多么糟糕的世界。可是许多人偏偏只想着自己眼前的利益一同糟蹋着这个社会。我曾读过曹先生的一部儿童文学小说,当时打开书首先吸引我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他对于创作的体会,他的文字中带着一种清高,一种痛苦的思索,他喜欢他曾成长的一切,他带着诗意的目光来重新回味这一切。当时我便感觉这是一个在真正为孩子们写作的作者,是值得我们去接近的作者。

沈从文的文字省略掉或虚写了一般意义上的灾难与痛苦,他的艺术是经得起时光考验的,我想,沈之所以越来越为读者们所推崇,是因为他的意义是超越了时代的,而曹先生在此时提出了写作的真正艺术:从前,我们总以为,艺术要比生活更强烈,殊不知,真正的艺术恰恰是比生活更浅淡。就如我们曾经历过的大是大非的年代,曾经荧屏上的圆盘大脸的审美变迁,艺术不是大喊大叫,而是沉到生活深处,你内心深处发生的那一丝丝轻微的颤动。在读关于沈从文时,为曹先生的理解而叫好。

关于博尔赫斯,失明、失眠使他发现了真理:他发现这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上帝漫不经心的一笔,一切皆含有意义,一切皆是文章。也就是我们写文章中最喜欢说的,小中见大。关于其他的每一位作家,曹先生都分析得深刻淋漓,与其说是我们在同他一起阅读经典,倒不如说是我们在倾听一位写作者内心灵魂痛苦的呼喊,他用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写作经验向这个躁动的文学环境砍下的一把又一把利斧,渴望有人倾听,渴望有所转变。这种愤怒,我们听得见。

曹先生在开篇中用四个词来谈论文学的生命:无中生有,故弄玄虚,坐井观天,无所事事。看起来带有贬义的成语,在文学的世界里,却是让文学生命力持久的准则,相信会让你心生同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阅读《经典作家十五讲》如同曹先生就在身边与你畅谈,书中精辟的见解和分析,也必会令你耳目一新,视野开阔,获益匪浅。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