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读《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有感

2016/1/8 16:13:10   来源:本站   作者:吉莉   人气:5982次

谈及当今中国,或许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然而精神生活却没有跟得上物质生活发展的步伐。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这样的现象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历史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的警醒着人们善恶得失。然而历史的轨迹总是一次次惊人的相似,重复的上演。周国平先生在《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一书中,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和理解。

书中从人文精神、教育文化、人生哲学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内容涵盖很广,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有一个章节更是精辟的阐述了现如今的中国人缺少了什么,这不仅对于我个人更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深刻的启发。

是的,我们不妨沉下心来问问,中国人到底缺少什么呢?每当我们张嘴介绍伟大祖国时,我们总是满满的自豪,那辉煌的文明足够我们挥洒千年,然而千年之后呢?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呢?我们丢失的是什么?用周国平先生的话来说,我们丢失的是独立的精神。

有人说,我们从来不缺乏精神,我们有个性鲜明的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我们有风格迥异的不同代表人物,我们还有……细细想来,我们所拥有的似乎都在那遥远的历史中,而缺失了现实中的种种美好。有人说,当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被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之后,我们一切的创造性都显得被动。学西洋,学东洋……学习上的所谓的拿来主义大多也只是单纯的复制,而缺少了理性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原本那些本土特有的接地气的文化在日渐消失,我们还来不及抓住,就已经和这些文化的精髓挥手再见。

何为“独立的精神”?中国社会的群体化表现总是喜欢振臂一呼,千军万马、气吞山河,一时间火热的气势排山倒海而来,然而振臂之后能冷静思考的人却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陷入麻木的境地,再投入到下一次的循环之中。

每当想到这里,我总是深深的感觉作为一个从教者的无力和辛酸。教育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是满满的课堂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还是引导他们自发式的思考,启迪他们的心灵?我们想的和做的总在不经意间南辕北辙。教育的目的是好的,要塑造完善人格,然而教育的结果总是让人失落,因为我们始终在为分数而培养学生。

或许是我从事历史教学的缘故,我总在那历史的故事中想象美好,却看到不足。中国人很喜欢塑造人生,尤其是他人的人生。作为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任重而道远。如果只是教书育人,或许我们都胜任有余,但是教师被称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就会患得患失起来。我们这样的“工程师”是应该如何去塑造灵魂?是千篇一律的还是让他们各展其才?

机械化的教学最终会被时代淘汰,正如这个世界总是喜欢那些能独领风骚的人才。所以,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挑战应该是如孔夫子所言的“因材施教”,培养有个性、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才。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