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一脉相承,而又在不同的时期各有其不同的特殊体现。正如书中所说的“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者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我们这些大千世界的平凡之人,大多只知道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却难以真正体会到它们“美”在何处。而这本书用简单通俗的文字从时代的发展、思想的变化、制度的变革和多重文化的融合等多重角度深入分析,让人获益良多的同时,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作者以一个专家学者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文化的宏大之美,这也让我在阅读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现如今的中国人,也许更多的沉浸在历史的美好中,却未有深思今人文化传承的不足。唐宋虽美,今人何在?现如今的文化能否在若干年后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经典?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的,那么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是否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脚步呢?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我们,大多迷失在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精神迷惘、信仰缺失、认知浅薄,尤其在西方文明的强势卷席之下,轻易地失去了正常的价值判断力。而我们教育似乎也并没有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功利化的深渊。我们的青少年一代,逐渐消失了对祖国文明推崇的热度,这些在我这样一个教育工作者看来,着实让人心痛。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又应该如何去唤醒学生们心头的那团火呢?
教书育人,首先应该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每一点都是看上去容易而操作起来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文化艺术的精髓在于人,而这个人应该是有着充分独立思维意识的。正如同样是唐诗,可以有李白的激情豪迈;可以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可以有白居易的悲天悯人;也可以有王维的诗情画意……所以,教育不是单纯的塑造人,更不是简单的复制人,而是在每一个学生原有的个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向更有个性、更有自己的独立思维上去发展。教师要在很多方面弱化自己的作用,又需要在很多方面强化自己的作用,这些都需要我们再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确实是任重而道远。
只是这一本书,于我而言收获颇丰。我不仅更深的了解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也从书中所说的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特点明白了思想发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反思自己,让我更深刻的明白教育的意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