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读《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有感

2016/1/8 16:02:35   来源:本站   作者:政治组 赵立军   人气:8693次
 

 

课例研究,正如书中所说的“课的研究”。这与目前我校努力打造的精致教育理念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优良的学校必须拥有一支负有责任心的师生团队,精致的教育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而理论的落实必须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和展现。课堂的评价维度是多元的,究竟什么样的一节课算是一节好课,恐怕谁也说不准确。但是,慢工出细活,仔细打磨的课堂会逐步绽放应有的光彩,这点是能够被众人接受的。虽说有不同的声音,“你不可能每节课都这么上”,但是这些精致的课堂凝结着众人的智慧,存在自身的闪光点,必然给我们的课堂构建带来借鉴意义,甚至灵感的触发。读《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所感颇多,现将几点不成熟的观点提出,与大家讨论共勉。

一、关注课堂细节

在一线教育的教师,工作的繁忙程度众人皆知。搞理论研究估计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做一个课堂的有心人,关注课堂细节的发现和研究是可行的。一个问题究竟怎么设问,分层次还是直问直答?一个材料的引用,是专题讲解还是综合分析?一个难点是步步为营,层层深入,还是正反阵营,激烈争辩?……这些课堂的细节,都是我们可以努力发掘的资源宝库。许多事情的细节只有被关注了,思考了,课例研究的味道也就慢慢品出来了。一节课中间闪现一个亮点,一个与众不同,一个标新立异,都是平常的积累,都是一份收获。天长日久,持之以恒,课堂的质量自然大幅提升,在最关键的时刻,也会显现出自我课堂的独特风采。与之相对应的,学生的课堂反应也是可以值得关注的细节。沉默,自有沉默的道理,是酝酿还是茫然?答非所问,亦有实际的根源,是问的糊涂还是理解不到位?回答正确,有没有延伸拓展,不同维度的解读……只有留心了,纠结了,才会有新的策略和方法。回想自己的教学,许多细节问题都被放下了,漠视了。实际的疑惑还在,该有的问题还未解决,甚至连大胆质疑书本的信心也被时间磨了一个大窟窿。

二、注重团队力量

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是远胜过个人的聪明才智,组织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让课例研究走的稳妥、实在,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课例研究没有众人的参与是难以开展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思考。磨课就是要汇总不同的声音,在其中精挑细拈,统筹考虑,适当取舍,突出主线。一个团结的团队,不拒绝批评的声音和反对的意见,拥有讲究实效,合理共建的核心思想,是不抱怨问题实际解决问题的有机整体。敢于批评要有依据,敢于改变要有思路,善于选择要有原则,善于创新要张弛有度。年轻教师要敢于挑战,知难而上,努力搭建课堂改革的平台;骨干教师也要知无不言,悉心打磨,共同创建真正的精品课堂。课评不应该流于形式,不能仅做好好先生,唯唯诺诺是平庸的表现;磨课不是“抬杠”,不是倚老卖老的排场;只有信服了,亮点出现了,思路通顺,课堂流畅了,才是实际价值的最好肯定。

三、用数据说话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说话更加客观,更具有实际的说服力。制定和利用课堂量表是深入开展课堂研究的保证。特别是课堂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会在课堂量表中得到真实的反应。“我是这么问的吗?”“这个材料这么看,还真的没有用透!”“同一个问题,竟然说了这么多遍。”……诸多的感慨来自对课堂量表实际对照的。课堂中的“硬杠杠”,通过数据统计汇总,还是能够给出客观的参考意见。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回答的质量,材料的梳理整合,联系实际的拓展运用等等,用数据说话,自然寻找到重难点问题突破的力度,发现课堂整体存在漏洞缺失。原始数据也是未来课堂调整的依据,经验总结的对照表,教师科学驾驭课堂的数据线。有章可循的调整更容易被执教者接受,有话可言的数据也让评课者更加公正实效。数据量表再配合课堂流程图,以纵横的维度分解课堂,研究细节,不走精致也难哦。

课例研究,应该是一门艺术,绘出千姿百态的精品课堂,赏心悦目;课例研究,应该是一个创造,汇集诸多的奇思妙想,构建焕然一新的育人世界。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