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读书随笔

2016/1/8 16:01:34   来源:本站   作者:曹晓春   人气:6556次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作家,一位深受大家喜爱的、有影响的学者。他40年笔耕不辍,使无数的读者从他的书中收获智慧,体验感悟人生。出于偶然,我又得到了他的一本----《周国平人文讲演录》,于是趁热打铁,如获至宝般的开始了我的阅读。

这是一本记录周国平老师每次演讲内容的书,更是一本富有教益和充满知识、智慧和人格美感的大书,内容多是哲学,并多是以哲学来看待生活内容,他以自己独特的学术视角和博学求实的治学态度向人们讲述了关于人生、社会、思想、道德、法制、教育、青年、爱情、婚姻、女性、子女、写作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引导人们以深入和科学的思想方式去认识问题。

  感触最深的,是周国平老师关于“人文精神”的阐述,这是一种上升到一定精神层面的思考与论述,已不单单是文字,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该具备的精神。下面我就其中周老师所谈到的人文精神谈谈我的感想。周国平老师说: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  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  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  对生活意义的追求,是广义的宗教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尊重精神价值)。

确实,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待人处事,是该要有人文精神。这是全世界倡导的一种精神。而对于人文精神又有着不同的说法,楼宇烈教授认为:中国历来讲究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小波认为中国的人文精神如傻大姐只会缝纽扣,又嚷嚷叫叫生怕别人不知道。周国平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也颇有微词。我们不介入人文精神的历史批判,中西文化批判。我们要掌握的是周国平老师所说的人文精神: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价值,并以此对照,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我个人是十分认同这种观点的,确实,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这种人文精神,这是我们维持生活的一种需要,一种达到我们精神追求的必须品,它代表着每个人得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我们要时刻记得,人是有思想力的动物,我们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幸福或是精神幸福,我们的心中都有杆秤,去衡量世间的万物,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事情,而拥有人文精神,则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人文追求,让我们享受更高的精神享受,与人与事和谐相处,这是提高我们每个人道德素质的要求与需要,而当今社会也正好需要这种人文精神。尊重自己的生命,更加尊重他人的生命,孙志刚事件,毒奶粉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等不胜枚举的事件,不正反应的是我们当代人文精神的确实么?人文精神小到我们待人处事需要,大到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当今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需要的正是这种人文精神来不断提醒我们和谐,和睦,追求更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文精神,不只是现在,更可上溯到春秋时期,我们的先师孔子一直所提倡的“仁”,不正是如此吗?它是我们行为的导师,也是我们思想的至高点,我们理应学习并用于生活当中去,以达到我们精神的追求与享受。社会的素质需要全民共同提高,弘扬人文精神,是我们每个青年人的职责所在。

理性也是如此,理性是与人性相持衡的,若失去了理性,人性将会无限制的泛滥,理性更大程度上是作用于人类的发展上,不断认识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真理使人前进,真理使整个人类社会前进,又因为真理是需要反复认证,反复实践的,又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追求真理,追求科学,需要我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用我们的好奇心去打开位置世界的大门。周国平老师说,“好奇心是智力生活的开端和最基本要素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动物只注意与生存有关的事情,人超出生存而对世界万物感兴趣好奇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动物只注意与生存有关的事情,好奇心都是理性能力觉醒的征兆。所以说,我们得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对身边得事物都持怀疑得态度,不断的去探究,不断得去质疑,不断得去实践,只有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我们才能产生更多得发明家,思想家,科学家。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愈加得充满乐趣,我们才会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

读完《周国平人文讲演录》,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仿佛与一位智者在对话,心底的触动,每一份共鸣,如遇知音一般。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学家和哲学家,把我们生活中最为真实贴切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却无法说完全得认知这么透彻,这么清晰的表达出来,这就是学者之所以为学者吧!

                                

顶一下
(1)
50.0%
踩一下
(1)
50.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