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随感

2016/1/8 16:00:44   来源:本站   作者: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孙 明   人气:7410次

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对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主要包括语文内涵、语文教材、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的目的等多个方面。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正确领悟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对语文教育非常有必要。

一、语文内涵观

19498月,叶圣陶主持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起草工作,编撰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后改称《教学大纲》)。《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始用“语文”一名。关于“什么是语文”,叶圣陶曾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纯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其后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字之含义较‘文学’广,故书面之‘文’不尽属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书面语,则亦与原意合矣。” 1963年叶圣陶又进一步补充说:“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从叶圣陶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文概念的内涵含两点:一是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简言之,语文即语言(言语),全面的语文素养应该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教学阅读、写作固然重要,但口头表达亦不可偏废,缺少任何一个要素的语文教学都是片面的;二是“文”的内涵不是文化、文学,而是文章。

二、语文教材论

叶圣陶重视语文教材建设,单独撰写以及与他人合作编写出版的语文教材多达129册。叶圣陶对待语文教材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并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良好习惯的一种“凭借”。他在《略谈学习国文》一文中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语文教本无非是“例子”,也是他的一个主要观点。他在《谈语文教材》一书中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草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他曾说:“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叶圣陶的语文教材“凭借”说,是从教材的传递功能和训练功能而言,知识凭教材而传递,能力凭教材而养成;语文教本“例子”说,是从教材的示范功能说的,语文教本中的选文是各式文章的样品,是“举一隅”中的“一隅”,由这些例子可以推及其他同类文章。他认为:“文字的课本之外还有非文字的课本,非文字的课本罗列在我们周围,随时可以取来利用,利用得适当,比利用文字的课本更为有效。

三、语文教学法

叶圣陶认为,教就是引导学生学,最终达到学生不需要教而能够自学的目的。叶圣陶对“师讲生受”“填鸭灌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批判,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问”的教学方法,主张教育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由传授现成知识道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必须“把倚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教师一定要变“讲”为“导”,那种“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学生只管写,教师只管改”的做法是徒劳无功或劳而少功的。1919年,他在《小学教育的改造》一文中提出:“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办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们的欲望,扩充他们的兴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在“引导自学”时,要遵

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相机启发诱导和因材导学。

四、语文教育的目的

叶圣陶倡导“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语文教育目的观,这是他在1962年上海《文汇报》发表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时提出来的,此后不断重申。关于“不需要教”,叶圣陶曾在1983年的《教育杂谈》中做过这样的解释:“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关于“教”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他在1977年为《中学语文》题辞时做过精辟的比喻:“这好比牵着孩子的手教他学走路,却随时准备放手。”语文教育要达到“不需要教”,其最佳途径就是“养成能力,养成习惯”。早在1945年,叶圣陶就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说:“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1979年,他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强调:“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他一再强调学语文要“养成认真的习惯”,具体讲就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形成自学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才是根本目的。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前语文教育中重技能、轻能力,片面强调教学效果,不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畸形教学状态极有教育和指导意义。语文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要求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一定可以达到学生自学能力而不需要教的理想状态。


 

顶一下
(1)
50.0%
踩一下
(1)
50.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