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也应该是个学者
我一直疑惑于把教师比作是“春蚕”、“红烛”、 “人梯”,对此我一直不敢苟同。我认为这是成就别人牺牲自己的悲剧形象。教师以蜡烛自喻在赞美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在怜惜自己的殒身。
新时期,我觉得教师要做一颗珍珠而不是红烛,只有珍珠,才能以柔润的光泽照人,而又永葆自身的光华。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明智豁达、淡定从容、温文尔雅,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的学识去征服学生、熏陶学生,用自己扎实的专业功底去驾驭课堂,从而使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诲。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做学者型教师”、“做专家型教师”等等关于教师成长目标的论述此起彼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明了道路。
“学者”、“专家”主要应该是针对高校教师的,但对于中小学教师也是适用的,但凡老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名学者。
什么是学者?一是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二是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指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水平,在学术方面比较优秀并且其思想能够影响社会及发展的人。什么叫专家?就是对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说有独到的见解的人。
学者和专家是近义词,不是职位,也不是职称,不分等级,不论男女,不管年龄。学之博,悟之深,进而改变和推动人类和社会发展。学者和专家不仅要使得自己智慧,更要创造出新的智慧,让人类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
学者,学问者也。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刻研究的人士。教师能不能成为学者,就在于是否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刻的研究了。一名教师,在某一领域有了深刻的研究了,就可以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否者,你就只能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或是出售知识的“售货员”。
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培育的过程,人格熏陶的过程。教师要担当如此的重任,没有对某一领域深刻研究和体验,是很难做到这些的。只会“鹦鹉学舌”“照葫芦画瓢”,是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的。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者、成为专家,这是新时期教育事业
教师应该成为学者,做专家型的教师,到底有多难?只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以“淡泊名利”的心境、潜心钻研的精神,以现在许多教师的智力水平,在某个领域何愁不能有所建树呢?当然,对中学教师而言,专家学者的标准不能太高,比如:做班主任,你善于凝聚士气,你善于转化差生,你擅长矫正那些心理扭曲学生的心灵;教语文,你擅长现代文学还是古典文学,你擅长作文还是语法。当然,不论哪项特长,都应该明显超出一般老师,在你身上成为区别他人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取得一定成效,值得推广和学习,就可以认为是专家学者型的教师了。
专家当联盟。专家不联盟,无气氛,无氛围,无环境。则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者当学习。学者不学习,不勤奋,不研究,不思考,则无法得到更好的提升。
我认为教师应该不做红烛,做珍珠。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