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探索课堂密码让课堂更加精彩

2016/1/7 21:14:12   来源:本站   作者:淮阴师院附中 徐 姗   人气:4910次

——读《课堂密码》的几点思考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都是围绕着“教师—课堂—学生—成效”,老师到底应该如何面对课堂中的学生,学生又该如何看待课堂中的老师?这个问题看似很普通,但是仔细思考会发现里面涉及的问题很多,无法用简单的几句话去概括,读了周彬先生的《课堂密码》一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其中如何改善传统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教学,并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从《课堂密码》一书中得到的最大的感受。

《课堂密码》第一辑 打造“有效课堂”中提出“……,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这就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卖力的教学,恨不得把自己所学的一切都传授给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反应平平甚至很冷淡,这样的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老师对此感到心寒,常常会责备学生。但是我们却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课堂中学生。我们的课堂往往是一言堂现象,老师只顾讲,学生的参与却比较少,老师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却听不进去,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老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涉及到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即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老师再努力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够在课堂上正确地使用。

“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这是《课堂密码》一书 序·改造课堂待有方中的一句话。我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老师去了解并理解课堂中的学生。有了清晰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也是我们要一直延续探索下去的,但是能否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则是我们打造有效课堂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我曾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过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是我们不努力吗,没尽心尽力去教吗?不是。是学生厌恶学习,不愿意听吗?也不是。《课堂密码》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莫把课堂只当课堂,…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心心交汇,心心诉说。从中我感悟到,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主要还是和学生之间心灵沟通不够,没有“在学生的心灵教书”。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一味的去责怪学生,一味的责怪学生必然会使师生关系紧张,最终出现的结果就是学生更加厌恶学习,老师对课堂教学也失去了信心,彼此双方都很痛苦。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是教育界经常探讨的话题,《课堂密码》向我们揭示了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步调一致,才可能做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无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教学方式多么受欢迎,但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接受,那么这堂课就是低效率的。比如在课堂上有时会遇到这种现象:刚开始上课时,学生都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过一段时间后,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之所以会发生转变,并不是学生不想学习,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无法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不仅要把握好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更要把握好教学进度和学生接受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把握不当,就会使课堂教学失去效果。此外,当学生学不好的时候,教师不要把责任都推给学生,因为在课堂上能够改变的不是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多与少,教学技巧的好与坏,只有在教学进度与学习步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起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在《课堂密码》第四辑 课堂中的“学生”中写道 “让理解走在教育的前面”,作者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为例。我也欣赏过这部佳作,看完影片让人感慨涟涟,对教育理解不同的人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不相同,影片男主角马修老师面对那些整天就知道想办法捉弄老师,以赶走老师作为他们乐趣的学生,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和理解。在他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没有训斥,没有责罚,而是巧妙的用歌唱这一特殊的方式去教育感化他们,最终把他们带出了调皮的困境。影片起初马修老师善意的话语并没有制止学生的调皮,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当面对一件件学生调皮的事件时,马修老师总是回避事情发生的本身,主动地与调皮的学生交流,找出问题的最终原因,让学生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却忽略了深层次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变化。正如书中所述: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到底该如何塑造?作为老师我觉得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对学生道德层面的教育并不能只局限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老师的身上,我们所有老师都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帮助学生。有些学生每次思想品德考试几乎都能拿到满分,但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与他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成反比。换句话说这些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词句就是为了在试卷上写出标准答案,取得高分,而书中的内容却并没有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内心的问题,改变一个人的内心是最重要的,而强制性的手段只能改变表面的东西,心若改变那随之他的行为习惯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身教胜于言教”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在这方面也深有体会。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应该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讨,少一些灌输。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不是一时就可以完成的,面对当今社会的各式各样的诱惑,面对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都会使我们学生的内心受到不同层次的影响和污染。如何教育和引领学生走出内心的迷茫,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探索下去。惟有这样,学生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参与,我们的课堂也会逐渐成为一个有趣而又不失序的有效课堂。

读《课堂密码》的感悟还有很多……。总之,课堂是生动多变的,如何更好的把握课堂密码,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需要在讲台上耕耘的老师用心去追求和探索,或许在我们坚持不断的探索中课堂密码已渐渐解开……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