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6/1/6 18:05:22   来源:本站   作者:杨军平   人气:5959次
                                                   ———读文秋芳 《英语口语研究与测试》有感  

 

口语历来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但是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则是每个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省也已经进行了多次高中英语口语等级测试,本着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宗旨,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提出了口语表达有力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对于有志于报考外语专业的学生更是有着较高的衡量标准。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必须而且应该渗透口语教学。但是中学口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与口语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口语究竟有着怎样的特点?语言学家们普遍认为口语表达能力是在最真实状态下最大程度地衡量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依据。它是日常交际的重要部分。说话人能否流利地表达出令别人理解的意思往往是别人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口语具有同时性:通常人们无法预知要说的内容,因而无法做准备(除非是作演讲或报告);它又具有时间约束性:听者不可能无限时地等说话人想好怎么表达(王蔷,2000)。口语就像游泳、开车、打乒乓球,属于一种技能。

这种技能应该从刚接触英语时就开始培养。我国的学生现在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英语,但绝大部分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无法用英语交际,更不用说流利地进行交际,有人戏称他们所学为“哑巴英语”。高中学生的情况更是令人堪忧,许多学生仍没有具备口头组织出一两个通畅正确的句子的基本能力。这其中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问题:

就教师队伍而言,相当多的教师不太重视英语口语的教学工作,他们的教学以应试为目的,课上偏重于语法知识的讲解、单词词组的用法以及句型的操练,课后则是布置给学生相当题量的笔头作业以巩固当日所讲内容。《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说明:“进行词汇、语法和语音等基础知识教学和组织各项基本技能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诚然,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是可以得到了一些提高,但与之紧密联系的口语能力却裹足不前。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江苏省实行高中口语等级测试之后,教师重视口语的程度较以前稍有提高,但是多数采取的方式是临时突击。学生捧着口语测试纲要死记硬背,以对付测试中的第三和第四两项。这也体现出我们的口语测试有着很大值得改进的余地。

再者,就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明白其重要性,但口语能力的形成并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这与高考英语考试的形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其次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外他们也没有经历过口语能力欠缺对他们造成不利的场合和事件(如就业等)。

二、教师素质问题:

1、曾有人打过这样的比方:知识之水,要从教师的心泉中流进学生干渴的心田,必须有一条畅通的渠道。这条渠道就是口语教学。而这条长渠的渠口,就应当是教师之口(王东,高永华,1991)。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教师良好的素质和口语能力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口语教师应当博闻强识,具有发达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正常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并能说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然而,在我国的英语师资队伍中,这样高素质的教师十分缺乏。再加上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的标准化倾向,严重限制了英语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2、教师导向问题。在中学阶段,教师往往教给学生的是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学生遇到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时,有时就会有理解上的障碍。另外,一些中学教师的导向----“让学生死让硬背某些词义”以及知识面的狭隘也阻碍了学生在英语学习和理解上的发展。

三、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一位在复旦大学任教的美国专家John Rosenwald曾指出:“中国学生性格内向、腼腆,我一提出问题,学生便低头不语,课堂一片寂静。”这种现象在高中阶段则更是非常明显。笔者认为学生的自卑心理也是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大敌之一。由于他们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少,口语能力较低,易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自卑心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课堂上,当教师给学生机会用英语表达时,许多学生会避开与教师的目光接触,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似的低着头。另外,许多学生存在投机心理。虽说他们必须参加口语等级测试,但是测试成绩目前并没有记入高考总成绩,也并不影响高校的录取(外语专业考生除外)。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只注重笔头,而忽视“口头”。

四、语言环境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语言环境的缺乏是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主要不利因素之一。

语言环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最早是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利诺斯基(Malinowsk)提出的。此后,著名语言学家如韩礼德(Haliday)、海姆斯(Hymes)、乔姆斯基(Chomsky)都曾对“语境”一词精辟的论述。可见语境的重要性对各种语言学派来说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在我国,英语口语环境除课堂之外,其他使用英语口语的机会很少,学生在课外基本上没有练习的机会。

五、“文化休克”问题:

这一问题是由于学生对于英美文化不甚了解造成的。也可称为“文化振荡”(文秋芳,2004)。

因为英国历史的古老,英国英语具有古老性。而美国历史形成较晚,美国英语保留了英国英语的一些特点,但更表现出创新性,在语音、词汇、拼写、习语等诸多方面与英国英语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在高中教材中有相关内容的体现,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由于英美文化的诸多差异,尤其是语音上的差异,给学生带来“文化振荡”,使他们产生文化上的“休克”症状,对英美文化知之甚少,不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概念。

六、教材的问题:

不同层次的英语口语练习者,需要有与之相吻合的配套教材。目前高中没有独立的口语教材。每个单元虽然有一课对话,但练习量不足,而且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缺乏趣味性,显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确存在许多主观和客观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是值得每一个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笔者将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提高中学教师自身的素质。通过进修学习,拓展知识领域,同时掌握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师应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应既具有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又具有启发、针对性和示范性(康志峰、陆效用,1998)。此外,语言流畅,生动有趣,语调优雅,语速适中,也是对教师必不可少的要求。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汇集各家的优点,即:语言学家的用词准确,教育学家的循循善诱,演说家的能言善辩,艺术家的丰富情感。“高音喇叭”会形成噪音;“老和尚念经”会使人昏昏欲睡;有气无力会使人味同嚼蜡,无比扫兴;而优秀的英语口语教师的语音语调会使人回味无穷。

(二)重视情感教育。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以真情启发学生,切忌动辄批评学生,使之产生焦虑自卑。众所周知,学语言是一个实践和犯错误的过程,也就是从错误中学习并提高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应把错误看成消极因素,应该宽容学生犯错误,并把错误看成进步的阶梯,从而形成一种宽松的课堂气氛。

(三)创造语言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多创造让学生开口的环境,教师应灵活控制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要最大限度地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知识障碍和情景障碍。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不仅应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英语口语的环境,而且还要使课堂训练和专题报告、电化教学等课外学习组合起来,组织英语演讲比赛,创办英语沙龙、英语角,举办英语节、英语周等,给学生创造交际练习的口语环境。这样才能使语言信息发出者和语言信息接受者双方成功地实际,并通过双方互相理解、沟通来达到口语熟练之功效。

(四)了解英美文化,避免“文化休克”,排除语言障碍(language barriers)。要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并形成完整的概念;熟悉英美语音语调的异同,为自己的发音定位;掌握语法系统内容,避免语病;掌握语义结构层次,弥补理解差距。

此外,教师对于课本中对话课的内容可进行再创作和增补,不死搬课本,创造出更新颖更具新意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效果。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程。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的关系,杜绝对学生进行单纯语言知识的传播和灌输,在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以提高高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口语发展的良性循环,尽量鼓励他们,并积极创造让他们表现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整个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各项技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