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因生施教”的信息技术学科分层教学研究

2015/12/15 16:33:15   来源:本站   作者:周娴   人气:5094次
 摘要

       时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向我们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它充分体现了重视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每一个学生的理解力有强有弱,各方面的能力表现也有高有低,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采取同一教学方法,以同一进度,同一要求进行授课,必然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不适应,从而不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更不能做到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加以改进。本文所阐述的分层教学是正是从现状入手,立足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分析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为自己在以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提供了资料和科学的探索方式,也为我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好的依据。通过分层教学,也使得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关键字  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个体差异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包含着三层意思: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二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生活。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能够为带来学生一段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现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课堂教学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一切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先。

(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五大基本理念:

    (1)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2)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5)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协作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自主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教材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掌握到的信息技术能力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甚至到处主创造的实践活动中去。

   在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也首次明确地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人终身学习的保证,是个人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的保证,而计算机教育时代所注重的技能训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的确是势在必行。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差异

差异,根据词典的解释就是:区别,不同。[[2]]

1. 差别,不同。

   毛泽东在《矛盾论》: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3]]

  2. 奇异,反常。

  《朱子语类》卷七二:世间自有这般差异的事。[[4]] 明朝刘基在《二鬼》诗:忽然宇宙变差异,六月落雪冰天逵。

从哲学概念来讲,差异就是表征事物相互区别与自身区别的哲学范畴。又称差别。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有句名言: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事物都各自的,别人无法复制的特点,这就是事物外在的差异;事物又有内在差异,因为任何事物内部[5]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因素,都是许多具体的综合、矛盾诸方面的统一。差异与同一是联系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一切事物都是同和异的统一体。

(二)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主要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遗传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使个体在身心特征上显示出的彼此各不相同的现象。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水平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所有人群中的分布应该为正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以智力为例,智力的高度发展叫天才;智力发展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叫智力低下或智障。而天才和智力低下的人都是比较少的。

       二是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表现会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出来比较早,年轻时就展露出卓越的才华。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各国都有,在音乐、绘画、艺术领域,这种情况尤为常见,如莫扎特在3岁的时候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5岁就能作曲。另一种情况叫做大器晚成。可见,取得成就是不分早晚的,有才能的人迟早是会显现出来的。

三是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能力的类型和很多,如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等。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结构是不同的能力的各种各样的成分,它们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

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概念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说法,但是它所反应的主要内容都是大体相似的,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6]]

   所谓的分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

1.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2.分层次

3.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目前我们无法否认班级授课教学的重大意义,即高效率,规模化以及集体教育的作用,但是过于“统一化”,“标准化”,“同步化”却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趋势。那么在不打破集体教学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尝试分层教学,针对学生客观存在的这些差异,当我们在教学时,所采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要考虑到这些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使教与学能够达到真正的融洽。

三、分层教学的过程设计

(一)学生分层

传统的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看作是数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大部分的智能量表都是以这一能力为评价标准来制定的,测验出的结果与他们的学业水平成绩有着很高的相关,能够反映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因而在人才的选拔上普遍运用。事实也证明了高智商者在学术领域取得成功的概率远高于一般智商者。但是人们也日益发现了,智力测验的分数不能较好地反映学术以外的能力,如某些人在数理逻辑能力上可能表现不佳,但是在音乐或者绘画上却能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来,

美国著名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由互不相关的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空间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七种能力构成。[[7]]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智能不同,完全就是由于这七种能力的不同程度地组合而成。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要针对学生的智能特点、性格特征、潜能方面,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掌握优势的一方面智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各种智能都不行的学生几乎是不存在的,而各种方面能力都很优秀的也是非常非常少的。

鉴于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学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差异。由于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不同,有的学生已经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可能在某一领域是一位“小专家”,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从未真正地接触过计算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是其他的学科不存在的现象。

2)学生的学习兴趣差异。学科的特殊性使得一些学生都能称上是“电脑迷”,或者不同程度的有些“网瘾”,但是没有基础的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对电脑充满抵触情绪,所以差异是非常大的。

针对这些方面的考虑,我认为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度分层,主要参考学生的初始能力水平,结合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文化成绩,科学地分为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不断提高的,所以针对学生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以发展的,动态的方法来管理这三个层次。

较高水平层(A层):学生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有浓厚兴趣,知识面比较广,观察力,注意力和自学能力较强。

中等水平层(B层):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没有问题,但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所学习的内容浅尝辄止,不愿意深入探索,班级中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属于这一层次。

较低水平层(C层):对计算机的知识不甚了解,操作不熟练,对学习信息技术没有什么兴趣,上课时的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质也比较薄弱。

但是对于某些比较特殊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的临时分层,比如当我们进行到《信息技术与社会》章节,其中涉及理论,讨论的部分比较多,我们可以实行男女分组,进行辩论,题目为《网络使用的利弊》,辨论的的准备,进行的过程中,既完成了信息的获取,加工,鉴别,评价的过程,也完成了该章节的需要学生了解的网络使用规范和相关伦理道德,信息的安全与保护相关内容,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得到了内化。

(二)教学目标分层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理论,他将学生在成人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只有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而言,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学生现在己经完成的现状,而是应该去关注那些正处于形成状态或者是正在发展的阶段,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同时他指出,教学应促使“最近发展区”的形成并使之不断变化。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其实也应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让教学有一个起跳点,能够让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能够让学生都动起来“跳一跳”,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地提高。教师要及时地,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能力水平,知识水平,绝不能停留和满足于学生现在所已经掌握的水平,而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根所各层学生的特点,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层,

拓展性目标——较高水平层(A层):灵活动用所学的知识,应进一步拓宽思路,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性目标——中等水平层(B层):按照大纲的要示,夯实基础,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点拔下能够解决更高难度的问题。

基础性目标——较低水平层(C层):降低起点,查漏补缺,侧重于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水平要求,逐步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任务分层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的教学形式与方法,而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不应该是独立运用的,只有教师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才能够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要求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区别对待。他认为有些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佳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智力水平,而在于教师是否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是否帮助他们在同样的,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最好的成绩,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那么根据分层的情况,可以将任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较低层次的学生完成基础题即可,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在基础题完成之后继续提高题,较高水平的学生可以继续到拓展题,进一步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表格的信息加工”这一节为例,这一节主要是利用Excel函数公式对表格信息进行加工。以我校演讲比赛的成绩为实例。基础题是根据20位评委所给的分数,计算出选手的平均得分。提高题是根据20位评委所给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出选手的平均得分。拓展题是在提高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再求出每位选手的最终得分。对于基础题,全班同学基础上都能完成,只有个别的同学在完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就要进行细致的辅导。对提高和拓展的部分,启发学生除了用Average函数求平均数外,还要帮助他们找到并学会使用Max Min函数来完成任务。

(四)分层教学设计

课堂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关键部分,教师在进行分层施教的过程中,要在这三个层次的学生中间进行协调,指导,这个过程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新课导入的深浅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基准,但是也要能够激发较高水平学生的兴趣,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课堂上每一个环节如何穿叉,在每一个环节中又如何有效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

1.针对C层的学生:助学

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很差,操作很不熟练。在教师集中演示,点出课题之后,可能他们还是懵懵懂懂,不着要领,因此教师应对该层次的学生多演示几次,可以让他们先从“模仿性学习”开始,注重个别辅导,尤其是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完成课堂任务时,主要以基础题为主,及时对他们予以表扬,进而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同时也可以让A层的同学对他们也给予多多的关注,因为有时他们可能不愿意请教老师,那么同学之间的帮助,他们是不会拒绝的,而且也更容易沟通。

2.针对B层的学生:引学

中等水平的学生具有比较好的基础,那么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落实双基,适当地进行部分知识的提高,做到保证基础,争取提高,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发掘潜力。这一部分的学生在整体中的比重较大,有些同学得过且过,只愿和C组同学一样完成基础即可,而有些却好高骛远,直接挑战拓展题部分,所以对于该层学生要适当地提示学习方法,指出他们的不足,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3.针对A层的学生:辅学

对于A层的学生,其基础好,能力强,可以将知识点往深拓展,保证基础的同时,配以难度较大的任务。学习时重在点拔,独立完成,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兴趣,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但是要注重不可难度过大,以免造成消化不良,从而使他们丧失信心。其次对于A层中的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他们多多帮助自己前后的同学,使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共同进步。

就班级的整体来说,A层的学生和C层的学生都不是很多,教师大部分都是以B层学生的基础来安排自己的教学演示内容。但是集中教学之后,一定要注意分层而动,做到“助—引—辅”三者的紧密结合。

教师

B

A

C

辅学

助学

引学

1.1 分层教学示意图

(五)评价分层设计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学成果趋于完善的一个有效地调控,应该贯穿于整个的教学活动,为了真正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必须要加强评价的环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对教师有一个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质量,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调整的地方。我们既然承认了学生之间的差异,那么我们更要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重视个性化的评价,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C层的学生——鼓励性评价。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操作能力比较差,那么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给予肯定,给予鼓励,激发对信息以术学习的兴趣。

B层的学生——肯定性评价。B层的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完成基础性的任务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提高和拓展部分有些同学生就有些怯懦,他的自我定位就偏低一些。对于这一层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肯定他的基础和学习水平,肯定其学习能力,使他们有学习的信心。

A层的学生——批判性评价。A层的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佼佼者,操作水平比较高,也正是如此,该层的有些学生常有些骄傲,完成任务时心不在蔫,或者压根不做课堂练习。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批判性地看待A 层的学生,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认真完成任务的要予以表扬,鼓励其继续创新,对于恃才傲物,扰乱课堂教学的要给予提醒或是警告。

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外,还有综合性的评价,综合评价是学生各自的目标达成之后,对学生的练习、作品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总体评价,由各层学生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它既是教学反馈的有效途经,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利用好综合性的评价,对于推进各层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四、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以网页制作(Frontpage)为例

(一)学生分层

为了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为此对学生进行上机测试,调查问卷,作品分析和相关的访谈。让他们大体了解到所谓的分层教学,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三六九等”,不需要有那么大的压力,最后大家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充满期待。

在同学们的配合下,为了使分层教学能够体现出有效性,我将机房的位置进行重新编排,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一步调整机房的上机座位。一般来说,A层与C层的同学的人数相对而言比较少,十人左右,而一列12个座位,可以有效地将这些同学分散开来。

第五列

第四列

第三列

第二列

第一列

C

AH

C

C

C

B

C

C

B

A

B

B

B

A

A

A

C

A

C

B

讲台

1.2 机房位置分布图

              教师活动密集区                 教师活动流动区

      

如图中所示,第一列主要以B层的学生为主,当中放入一到两个A 层的学生,加上教师不时地走动指导,基本上就能够保证这一列学生的课堂指导需求,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因为A层与C层的学生本身就不是很多,将C层的学生主要放在了第三列与第四列的前几排,既能够让A层的学生兼顾到,也方便教师指导,因为他们离讲台的位置很近,这样教师课堂活动的主要区域也就主要分布在了红色区域内。

C

AH

C

C

C

B

C

C

A

B

A

A

第三列

第二列

第四列

1.3 学生相互交流图

在课堂之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不停相互交流中度过的,不管是相邻的,还是面对面,背靠背的,学生之间都有很强的互动,那么分层分组之后,我们将相邻的坐位刻意安排,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之下,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和薄弱的学生比邻而坐,那么互动的效果会更加明显,从而加快课堂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什对性地设置教学任务,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高一的学生基本经过了Office相关的学习,掌握了录入、编辑、美化文字、排版等技能,那么对于该《网页设计》的整体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确定主题,搜集材料),处理信息(包括文字、表格、图片),发布信息,评价信息(自评与互评)的能力,从而制作出个性化的网页。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可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分为如下

C层: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了些,那么在该节课中要求掌握基本的页面编辑操作,制作简单的网页,有文字、图片、表格、背景等要素。

B层:他们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自主探究有一定的难度,在网页的设计中要求在基本要素具备的前提下,运用相关的技能美化作品,提升信息量,如插入表单、组件等。

A层:要求完成高层目标,主动探索,立足创新,综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B层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维。突出个性,并能够了解并试图利用代码进一步突显网页中特别效果。

当然,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不是简单地将其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每一位学生都从最底层做起,即使是BC层的学生,只要是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都可以向上攀登高层次的目标,也要鼓励A层的学生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能够帮助BC层的学生,大家能够共同进步。

(三)教学任务分层

1-1 Frontpage基础任务

基础任务(ABC

教学过程

打开Frontpage,建立站点文件夹

教师讲解

了解Frontpage的窗口结构,熟练掌握新建、保存、关闭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文字、图片、动画的插入与设置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设置背景图片

教师讲解

制作超链接

教师讲解

保存网页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1-2 Frontpage提高任务

提高任务(AB

教学过程

表单的设计应用

教师讲解

设置背景音乐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改变超链接的格式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1-3 Frontpage拓展任务

拓展任务(A

教学过程

网页的动态效果:组件的设计应用(悬停按钮,滚动字幕等)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利用表格进行网页布局,合理安排自己的内容,使得界面美观

自主学习(个别辅导)

拓展任务能做到的同学比较少,A层的同学居多,教师对其个别辅导,主要还是让他们自主探究。

(四)作品评价

利用作品评价平台,展开学生自评与组内互评。在评价平台上设置相应的评价细则,不同的模块,不同的学习内容,最终的学习成果评价标准是并不相同。《网页制作》模块评价细则:各项均为20分:

1-4 网页作品评价细则表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主题与内容

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相得益彰

思想正面、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内容丰富、充实、有意义

技术与技巧

技术应用合理到位

应用了超过5个的不同网页元素

技术难度高(高于多数学生)

页面布局

板块分布合理、均匀,令人舒适

标题醒目、突出,位置恰当

文字字体美观大方,大小位置合适

形式多变,显得有动感

色彩搭配

有整体风格和基调

色彩富于变化,但不乏和谐

   

内容丰富多彩,与主题密切相关

内容健康、积极,符合道德规范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无错字

在分层评价之后,我们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水平,针对性去看各个学生的作品,在评分的时候,对各个评分模块的侧重有所不同。

五、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中解决的一些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无缺的,同样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通用的,最好的。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当前信息技课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广大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实践解决了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

1.学生的起点水平不一。针对这一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认知,将其客观地分层,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2.教材的陈旧与单一。学生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还是六年前的教材,其中所采用的学习内容与现在的实际情况已有了很大的差别,针对这一点,在保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与当前动态相联系,从实际出发,在问题情境中描述学习内容,分层递进,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要经历学业水平测试,学科的教学一直避免不了“应试教育”,这样不免教师需要目标很明确地布置作业,用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改变“应试教育”这种片面追求高分的弊端,使学生减轻负担,减轻心理压力,从而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人一年的实践,实验班的同学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前准备不足。由于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没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在准备学习内容时,还有一些把握不到,可能有时会出现学习内容不能兼顾各层学生。

2.教师负担较重。由于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的任务量就扩大了几倍,那么如可既能照顾到各层的学生又能适当地减轻教师的负担,这还需要继续研讨。

3.在本次实践中,是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的,但是学生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如何正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根据动态来变化学生层次,这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展望

信息技术是一门较为新兴的学科,但是它的更新速度却比其它的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快,而且它的实践性较强。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模式特殊性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全面,多样发展的,并且相对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是当前素质教育思想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分层教学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完善。

其次,由于本研究的局限,还没有将该模式研究,那么如何实现分层教学在其它学科中进行应用,这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我坚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分层教学模式必将在教学上得到推广,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展出更大的作用。



[[1]] 李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40.

[[3]]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7:289.

[[4]] 黎靖德()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72.

[[6]] 叶琳,分层教学概念反思,教育教学研究, 20101:128

[[7]] 王树洲,试论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与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1004 : 78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