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初探

2015/12/14 19:24:50   来源:本站   作者:姚媛媛   人气:4852次
 

 

【摘要】:本文分别分析了科学素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并说明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阐述了要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储备;重视开展生物实验;结合生物科学史教育三个途径。

【关键词】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   课堂模式   开展实验  生物科学史教育

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技术深刻改变我们生活、改变我们周围世界的时代,每个普通公民都应该具有科学素养。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第一项课程理念被提出。于是培养高中学生必备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科学素养就成为了高中阶段生物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究竟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做了些探讨。

1.何为生物科学素养

1.1何为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并能够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民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科学素养不仅应该包括对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应该包括具有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1]

1.2何为生物科学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1]

1.3生物科学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关系

美国一部重要的科学教育文献《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中指出:“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许多方面。”[2]由此可见,科学素养包含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基本组成之一。

2.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生物科学知识储备,为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打基础

完善的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基础。在我国以往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如何通过学科课程考试,死记硬背生物科学知识,除了记住外没有其它体验,所以考过试很快就忘了,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就更别提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个人决策时运用生物科学知识了。在实行新课改的今天,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但为了帮助学生地更好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直至形成体系,日后更好的理解并适应科学的发展,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解决、同化学习、分层教学等有效地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果教师还一味地“灌输式”教学,时间久了会使学生失去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也就失去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而问题解决模式中,当学生面对新问题时如果动员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认识结构去解决问题,教师加以引导疏通,不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在师生共同剖析了重点内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基础上,就可以问题衍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讨论、应用推理等,进一步去解释生活中植物的“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等现象,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应用知识进而牢牢地掌握知识。

同化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知识,通过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组合学习等方式,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所以同化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之中,形成知识链并巩固知识,而且学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还能让学生感悟驾驭知识的力量。人是有差异的。一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分层教学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体人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不失为因材施教的一种良好形式,而且还能在同类学生中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2.2 重视开展生物实验在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过程的重要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各级学校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实验在生物学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因为实验教学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只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和掌握实验技能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获得真正的具有独立的实验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①充分利用好新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在作了理论的铺垫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各个小组独立完成实验材料的选择、操作方法步骤的设计等过程,鼓励并表扬学生在实验方法步骤设计过程中积极创新。最后各个小组间对比交流,教师点评。实验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②把最新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充实补充到实验课中。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实验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增加实验中的探究因素,使实验课的教学由传授知识为主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转变,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3];③开放空间向课外和校外延伸。如:植物学实验中植物器官形态结构的观察,可以和野外考察结合起来,以野外的植物为材料,观察记录不同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特征,花及果实的类型,以及植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与植物生活环境适应性,使学生以新的目光新的角度,发现一些课堂上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新问题,开阔学生思维的空间,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科学的思想情怀,渗透提高学生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

2.3结合生物科学史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eore Sarton)把科学史定义为“人类客观真理发现的历史;人的心智逐步征服自然的历史;它描述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而斗争的历史。”在萨顿看来,“科学史不应只是对发现的描述,它的目标就是解释科学精神的发展,解释人类对真理的反映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的历史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黑暗和偏见中逐渐获得解放的历史,而应在科学史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4]

那么将科学史引入高中课程教学是否有必要?是否占用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答案是:引入科学史非常有必要。早在1989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在“科学为所有的美国人”的研究报告中,就科学史引入科学课程的原因提出了两点理由:(1)没有具体的科学实例,关于科学发展和运作的概括总是空洞的;(2)科学发展中的人物、轶事对于继承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5]所以目前的生物学新教材都以很大的篇幅编排了科学家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及方法,把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中不仅可以体会到探索过程中是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如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的内容,学生接触了“假说—演绎”的思想与方法论,初步形成了“自然现象—主观思考—实验确认—科学结论—理论应用与推广”的科学认知规律,尤其是沿着科学家长达8年的探索的足迹,感悟其成功的奥妙所在——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坚忍的意志、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之外,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加上研究方法的创新(先研究一对相对形状后研究多对相对性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才是孟德尔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啊!所以结合生物科学史教育,贯穿以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感悟,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特别有助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切实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 of ScienceProject 2061: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Chater 1

[3] 郭恒俊,田明,王宪泽.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生物学通报,2002

[4] 萨顿:《科学的生命——文明史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5] 魏兵:《让科学史走进课堂》,《化学教育》,2000年第2期;

附:淮安市教学研究室  三等奖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