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公开课后的反思
2015年4月9日,我在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融合”观摩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公开课。回顾这一节公开课的准备与执教过程,我的收获颇多。
这一节课的选题是高考小说阅读复习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专题。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处在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过程中的,基于这样的课程进度和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1、回顾并巩固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2、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准确分析小说人物形象;3、高效规范答题。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翻阅了历年的全国各省的高考试题以及大量的模拟试卷,总结了近年来在试卷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题的设题情况。我将它总结为两种题型:一是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二是简要概括人物形象。针对这两种题型,我精心选择了相应的文本编好学案以供学生阅读训练。
结合学生的学案练习情况,我将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类,在学生的答案中,有五种典型错误类型。针对每一种错误类型,我选取了一到两个错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投影进行展示,请学生对照参考答案自主分析错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既可以使学生对这些错误答案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也可以使之在以后的做题中理性规避错因,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
在学生剖析了错因,归纳了解题技巧之后,我请学生结合以往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总结了两种相对固定的答题模式,以供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加以运用。课前,我已让学生完成了学案上的两篇文本。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答题技巧和模式解题,针对第一篇文本的答案,我让学生互相修改,结合之前分析的错因合作探究,找出对方答案的毛病并尝试修改,然后向大家讲解其中原委。针对第二篇文本的答案,我让学生自我修正,因为在考试过程中,要能检查出答案中的毛病,只能靠自己。
经过了对两篇文本的修改,学生对解题的技巧和答题模式都有了充分的了解,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对解决这类题型已经多了些许自信和底气。最后,我让学生通过当堂训练,以达到技巧的内化,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公开课,但这更是一节高三的复习课,什么才能成为我这节课的亮点?是拥有华丽的词藻,深情的语言,还是应该让学生学得一些备战高考的本领?我认为应是后者。所以,我秉持着“先学后教”的理念,做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整节课教学环节严密紧凑,课堂节奏收放有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寻找解题的技巧模式,最终独立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学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学习过程并不枯燥乏味,因为在质朴语言的背后,有更多的理性思想的碰撞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规范自己的答题模式,成就感逐渐增强。这使得他们有了更多迎战高考的勇气,而这才是我们这节课应有的精彩。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