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影响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5/12/13 16:57:06   来源:本站   作者:郭艳琼   人气:5228次
 

   摘要: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中连接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阶段,高一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面对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难以适应、成绩分化严重等现象,本文着力于探究其背后原因,力求从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一数学  数学学习问题  影响因素  策略

问题提出:

2007年江苏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实行新课标教材,并确立了“3+2(语数外三门必修加两门选修)的高考模式,高考理科数学总分200分,文科160分,数学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任何一所普通高中都更加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但在高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数学学习有障碍,很多问题听得似懂非懂或者听得懂但做不会,学习压力大。家长经常拿着成绩单说我家孩子初中数学成绩很好,怎么到高中成绩下降那么多,言语中既有家长的百思不得其解甚至也包含了对学校数学教育工作的怀疑。高中教师也觉得高一数学教学是整个高中数学的一道坎,这一年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两年的学习。高一年级是学生数学成绩滑坡和分化最严重的一个时期。针对这个长期困扰学生、家长、老师的问题,本文将从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问题分析:

究其造成学生初中升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严重的滑坡和分化现象的本质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初中升入高中面临的诸多变化,并对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教材、课程标准方面

(一)初高中数学不同的课程标准

通过对初高中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学习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数学课程将“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关心的的是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教学评价。[1]

两类标准虽然都强调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但对能力发展的方向和程度是有差异的。初中更偏重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偏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用数学眼光,从数学角度来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发展数学应用和创新意识,数学思维更具严密性、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初高中教材内容量和知识编排的变化

不同课程目标产生了相应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设置。综合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初中数学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高中数学内容分为必修与选修两大部分,其中必修分为五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包含了五个数学分支,它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选修课程有个系列,其中系列、系列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系列由若干专题组成。同样是三年,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大大增加,数学课堂知识容量大,课时紧。很多地区和学校要求在高一年级就要上完必修四本书,这几乎涵盖了高中数学一大半的内容。初中的数学教育更具有普及型,是“实用”、“有趣”的数学,高中数学以“甄选”为目的,为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人才做准备。

(三)高初中数学课程知识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义务教育提倡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重要目标,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做了不少删减,而这些内容又是高中数学中需要用到的,因此在知识衔接上有断层。初中教材偏重计算,对相关定理结论只要求灵活运用不关注严格论证;高中偏重推理,数学符号语言较多,抽象性强,强调严密论证,逻辑性高,这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与初中完全不同的感受。

二、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的身心变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还保持着对事物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望强、受同伴和老师的影响比较大,初中的数学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学生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进入高一大部分学生刚刚经历过青春期,表现欲降低或者变的更加内敛,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导致课堂上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所有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节奏偏快,学生接受能力产生分化。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初中课堂传授知识的方法以感知、记忆为主。教学中关注提高学生运算能力,问题的设置浅显,小坡度,步步深入,课堂中几乎不存在太抽象的问题[2],基本上学生当堂可以掌握所学知识,课后辅以大量练习巩固。因此学生倾向于对教师的模仿,课堂紧跟老师节奏,记的少训练的多,课前基本没有预习习惯。对于高一年级学生,面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大容量性一时难以适应,不能立刻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做笔记、课后不能及时进行学习反思、课堂上忙着记笔记,不主动参与问题讨论,不主动暴露自己的学习困惑诸如此类的现象很常见。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与提升一定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是紧密相关的,如果学生不主动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效率会大受影响。

(三)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

高中数学是以数学的符号语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门课程,研究对象、论证过程、具体问题的解决多以符号来表示,不同的符号代表着不同的数学意义,这对习惯于文字语言表达和理解的学生提出了挑战,思维层次要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更高。初中阶段喜欢思考、善于质疑的学生思维水平发展较高,为高中学习奠定了基础,能较快的适应高中数学课程;反之,探索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短期内思维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会感到很难跟上老师上课的节奏。时间花了,但提升效果不明显。

(四)学生学习态度的差异

罗曼·文森特·皮尔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这不仅仅是表达积极力量的一句口头禅,它与心理学中的自我暗示以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相互辉映,体现了态度在个人行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客观认识所面对的困难,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办法。两种态度造成了一些同学学习的滑坡或成绩不理想:一种是自我感觉良好,自恃初中数学成绩优异,认为高中学习也很轻松,经过紧张的中考,高一阶段可以不用太认真,高三再努力也不迟。殊不知这种错误认识导致的结果就是,错过了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数学知识学习,留下太多的知识漏洞,高中数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被打破,后期提升非常困难。另一种是破罐子破摔类型,这类学生面对自己糟糕的数学成绩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以前数学就不好。”完全否认了自己未来改变的可能性。

三、教师方面的影响因素

(一)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3],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节奏快,课堂中讲课时间少,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比较多;在问题的设置上有难度,思维跳跃性和延展性较大,注重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种快节奏,思维密集型的教学方式让刚进高中的学生很难接受,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消化,积累的问题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学生会在数学这门功课上找不到成就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逆反心理[1]

(二)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关注程度不够,缺乏有效针对性的指导。

初升高后数学学习的链接问题一直是困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问题,但有些老师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不足。习惯简单的把学生成绩的滑坡归结为学习不努力,态度不认真;没有关注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及时经常的和学生沟通,分析初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和方式的变化,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和心理疏导。不能及时的对初高中知识脱节部分进行补充,连接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纽带。没有对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没有把学生目前遇到的问题和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等联系在一起加以分析,缺乏个性化的课后辅导。

(三)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的差异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能对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课程目标有一个系统而整体的认识,教学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根据高考要求来设置课程难度。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一第一章《集合》时就被泼了一盆冷水,教师对内容挖的很深,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来了个“下马威”,而以江苏高考为例,集合知识是A级要求,一般出现在高考第一题,这就说明教师教学与考试的脱节。在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老师存在“一言堂”现象,不能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要将学生从直观形象带到理论抽象中间是要有过渡的,有些教师无视教材中的情境引入,直接上升到理论层面,学生难以接受;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差异,不能把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得高中数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冷冰冰的。高一,作为连接初中和未来两年高中学习的起始学段,其实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四、改进措施与对策研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应该是人生的引路人。鉴于高中教材以及学生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在促成高一学生迅速适应高中课程、合理高效的学习方面,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对教师本身的专业要求

1.关注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讲,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4]。而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易于改变的要素,并且教师专业知识或许对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有积极作用。教师要清楚的了解专业知识内涵,尽管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师知识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作为教师知识的重要成分,其中,学科知识更成为教师教学的必要条件,因为没有人能够教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可见,数学学科内容知识在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中的重要性[4]。 这也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十分熟悉所教内容以及内在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深刻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方能做到融会贯通,把高一数学教学放在整个高中数学乃至学生一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层次上去设计,提升教学层次。

2.关注教学能力的提升

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这看似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教学方法,其实它属于数学教学能力的大范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专业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能力[4]。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教学能力结构包括教学选择能力、教学整合能力、教学沟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根据这几个方面经常性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站在更高视角设计、进行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措施

1.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念。

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Hiebert等研究指出,“学生的数学信念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之间具有微妙的相互影响关系。[5]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信念就是对自我的积极认知。教师在开学伊始就要向学生说明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在课程设置、能力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有基本的心理准备。同时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可塑性,打破固有思维,努力比智力更重要。由于女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男生相比相对较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性别差异在数学理解上的影响。

2.合理的对初高中内容进行衔接

知识的断层是造成高一学生数学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基本上各个学校都编制了数学衔接教材。我们要求教材的编制首先一定要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衔接内容的安排也要合理。很多学校是在高一新课之前先将初中没有讲而高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通过一个星期左右的集中教学补充给学生,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内容衔接方式,建议穿插在高中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到哪里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就及时补充什么知识,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3.逐步改变思维方法,提高多项能力

讲清符号的表示意义,基于数学的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的灵活转换对学生进行长期有计划的培养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在高一学期伊始,刚刚大量引入符号语言阶段,要训练学生规范性的数学表达,避免表达的口语化,教师注意表达和书写的示范性作用体现。最终要达到能将数学语言转化为口语化的语言来理解,同时也能将自己的理解用规范严谨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反思意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预习—听课—反思—作业­—反思”应该成为一般高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通过预习,发现问题;通过听课,理解问题;通过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通过作业,检验不足;再反思,促成思维飞跃。哪一个环节忽略了,可能学习的效果就降低了。数学是严密的,数学的学习过程也应该是有序和严谨的。

高中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有意识的去培养自己的学习自觉性,让自觉成为一种习惯[5];鼓励学生经常和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问题,同时教师也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独立完成作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奈比特断言:“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以供可见的未来使用或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生如何学习。”[7]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应该是学会学习。笔者希望我们一线教师能在高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探索出一条智慧之路。

[1 ]刘玲.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4.02

[2]阚丽波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3.10

[3]陈燕 .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05

[4]吴琼.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2

[5]唐剑岚.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研究述评[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1

[6]王晓华.初升高后学生适应性问题研究[D]

[7]张建平,蒋广场.学会学习:从重知识到重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6.06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