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5/12/12 21:57:00   来源:本站   作者:董力   人气:4895次

 

     197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曾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知识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和动力,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每个教师面临的艰苦任务。

《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文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新大纲》明文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依据下面途径:问题教学,变式教学,研究性学习:

(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教学,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

1)问题的来源及选择: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收集大家思考的错误问题,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所提出问题作为问题的来源;例如,“角的概念的推广”的内容,我们用时钟拨快,拨慢的区别来作为问题,从而引入角的新概念;比如国际象棋的计算问题,从而发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讲究问题呈示方式: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说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 的。

3)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思考还是集体研究,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通常的做法,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例题的选择及例题的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的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交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题:斜率为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求线段AB的长。

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求学生不同的解法,让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变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解法1:直线AB的方程为y=x-1,①

把①代入抛物线方程

                   

解得,从而得A

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AB|=8

解法2:设        1

|AB|=

=

                    =

                   由方程②可即得|AB|=8

解法3:把线段|AB|一分为二,即|AB|=|AF|+|BF|,y2=4x的准线为x=-1,由抛物线定义可知

|AB|=|AF|+|BF|=|AA’|+|BB’|

    =x1+1+x2+1=x1+x2+2,

由方程②,同样得|AB|=8

问题1:若直线AB的斜率不一定为1,而是一个

实数k,还能模仿解法1吗?

立即有学生根据解法1的解题思路得出

|AB|=| x2-x1 |

问题2:从解法3中,你有什么启发呢?

通过归纳、猜想、论证,不少同学得出结论:

若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则|AB|= x1+x2+p

问题3:斜率为k的直线过焦点且与抛物线y2=2px(p>0)交于AB两点,试问:你能用kp直接表达出弦长|AB|吗?

容易导出|AB|=2P

解法的多样性,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但还必须对例题条件,结论进行变式,延伸,比如,将上例进行变式,提出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变题1:问题4中,改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弦长|AB|=2P 还成立吗?

变题2:假设例题中,已知弦长|AB|=8,求直线斜率k

变题3:假设例题中,已知弦长|AB|不超过8,求直线倾斜角为的范围。

变题4: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焦点F的直线倾斜角为45°,所截得的弦长为8,求此抛物线的方程。

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担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的确,当我们对问题获得一定的表象和信息之后,也容易触发对一般结果的猜测,对深层次关系的预感,这是一种可贵的创造性素质,对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在本例教学中,虽然在解法上获得突破,但这也只是一个具体问题的结果,于是,问题2,问题3的提出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赖以猜想的基础和猜想的空间,这样,猜想就不至于是无源之水,也不会形成无的放矢。

教师要善于对例题变化,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数学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数学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对例题变化,例题的解答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和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归纳,猜想,转化,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三)教学中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探索:新教师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它是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方式,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参与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从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入手,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营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正如德国教育家新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传授已呢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 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总之,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同研讨,交流;教师要鼓励,重视学生的创新,对求新、求异的学生大加赞赏,对于不成功的思路,也应充分肯定,鼓励,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被激发,学生的创新才成为一种可能。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