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营造民主课堂 发展学生能力

2015/12/11 21:01:53   来源:本站   作者:王大贵   人气:6064次

    课堂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一个值得重视的有效方法是营造民主课堂。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尝试体会。

民主课堂并非是由学生乱说乱动,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多由学生尝试、多鼓励学生发表对问题思考的见解,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的一点儿闪光点,也都应给予肯定,甚至对问题的错误思考,不但不应批评,而且还应表扬其上课积极的精神,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启迪,智力得到较好开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民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即多引导、启发学生从概念,公式的实际意义或背景来观察,从题目的结构特点来观察,以尝试概念的抽象、公式的概括、题目的解答。特别是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中线面关系,基本初等函数和曲线的性质,通过视图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预测结论,效果更好,比教师直截了当给出概念、公式、解答,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让学生多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是思维能力提高的保证,而思维能力则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思考。数学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和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论,都有让学生多思考的机会。例在《解三角形》一章讲完之后,出一道已知两角一边解三角形的题目给学生练习,更多学生自然只想到正弦定理解题,极少部分用余弦定理或射影定理,其实只是稍繁些。这就必须让学生思考对解三角形中正、余弦定理和射影定理之间的等价关系,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引、多题一解、多题归一,举一反三,让学生走点弯路走远点,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把知识学好、学活、学透、体验数学精神和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促进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应多置疑设问,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多思考,学生的数学思维定能迸发出一个个耀眼的火花,有时会出现预想不到的令人可喜的结果。

三、让学生多发言

民主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学生多发言。一个班几十位同学,对一个问题的想法,见解不尽相同,有些想法,有些见解虽为错误,但可能蕴含另外的知识,如历史上非欧几何的诞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压制学生发言,相反,应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问题思考的意见,言无不尽,言者无罪,由此,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较好培养。当然,学生的发言主要是单个学生说,而不是一哄而起,更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说。学生能在课堂上各抒已见,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答,因此,课堂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四、让学生多练习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而技能形成最重要的手段是练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练习,但这种练习也并非就只一个“多”字,而是多讲究方法,巧妙安排,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1、尽可能让学生练。因为教材上并没有对每一新知识都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这就要求教师适时给出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练,这是体现一个“多”字。

2、有针对性地练,这点最重要,因为教材上的练习配备并没有说明这个练习配哪个知识点,哪个例题。讲完一个知识、一道例题,及时配上哪些题目作为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巧妙安排,而不能一节课前段时间教师讲,后段时间学生练,这样练的针对性不强,效果自然受影响。

3、注意练的方式,或学生集体练,或小组竞赛练,或学生板演练,“好生”练还是“差生”练,这都要根据题目的数量、难易和时间的松紧来安排。

五、让学生多讨论

教学有方的教师不仅善于讲授,进行所学技能的示范。还善于围绕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他们通过设问,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和思考、深入探究,认识关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错误的观点做出预测,保持并发展已有概念。例如:函数的奇偶性定义隐性难懂,要求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通过题组讨论,深化函数奇偶性的定义。

讨论能明辨是非,多角度解读概念,纠正错误,发现真理,牢固掌握知识,区别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讨论。教师的置疑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学生练习完后互相检查可讨论,营造多核化教学的情境。由于学生彼此思维较能相通,心与心较为坦诚、自然,因此,通过讨论,在教师置疑设问和问题怎样解决时,可使一些同学茅塞顿开,在练习完后可弥补教师顾此失彼的遗憾,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包括思考与表达、交流与反思、思维与推理。根据教材本身的内在关系,由浅入深,激励思维浪花,使学生获得满足(赫尔巴特语)。问题的引入、情境的创设与过渡,巧妙的点拨,适时的干预,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教师因此而当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着欢乐” (夸美纽斯语)。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