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压着学生听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善于提问,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才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给与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生命个体灵动。
关键词:生命教育、课堂倾听、尊重、提问、课堂评价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 “你长大后想要当甚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林克莱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仍保持着倾听者应该具有的一分亲切,一分平和,一分耐心,让他听到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应该说这是位睿智的主持人,也是一位耐心的、善于倾听的主持人。正因为他会倾听,才意外倾听到了孩子心灵花开的声音。我想在这样的“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我们的孩子肯定会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
可我们现在的课堂,往往由于老师的不耐心而武断的打断了孩子的发言;由于课堂评价标准的单一而让孩子蠢蠢欲动的独特思维夭折;由于同学之间无意的嘲笑和起哄,不认真的倾听而让发言者心灵受到伤害.......类似的事情常有发生。因此如何在课堂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倾听水平,这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更是生命个体间相互尊重的问题。
一、好的提问是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
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纠正补充。
在心理课堂中有很多转换角色揣摩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提问,可是如果直接提问就很容易让学生无话可说,可是如果我将自己扮演成主人公,转换了角色,学生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二、巧妙的评价是学生认真倾听的阳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首先要真诚地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每一滴水落的声响,当学生说得精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赞赏,如“你听得最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以此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同时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进行褒扬:“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除了用激情的语言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来鼓励学生。如用目光接触、点头微笑、靠近学生、体态放松、露出全神贯注和兴趣盎然的神色去倾听学生的回答;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学生更加善说乐听。
教师的即时评价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听欲望,但是在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评价显然比较单调,如果能激发起学生对同学的评价,课堂会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更有印象。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经常会听见类似的句子“我能理解XX的看法,但是在XX这一点上,我认为是.......这样子的。”、“XX分析得挺对的,但我也有这样的......的看法。”
我非常欣喜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不仅表明学生认真的倾听了同学的发言,而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的是他们从来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真诚的夸奖了同伴。同学之间的情感更真挚了。
三、善意的提醒是学生认真倾听的暖风
在课堂教学中发生各式各样的纪律问题也是极其正常的现象,教师如能掌握一些化解冲突的技巧,正确处理冲突,减少负面影响,提高学生倾听课堂的效能,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仍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艺术。
1、暗示控制法。教师通过注视、摇头、手势,讲课过程中的突然停顿、咳嗽,走近违纪学生或轻敲桌子等方法暗示学生。暗示控制法对控制课堂纪律对教学进程的影响最小,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敏感性以及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对处理刚发生的轻微的课堂纪律现象效果最佳,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最小。
2、幽默化解法。适度的课堂幽默对构建和谐课堂环境很重要,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夫甚至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能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能沸腾学生的“血液”,能吸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沟通师生的心灵,能给学生永久的记忆…”。
3、事先约定法。永远都是一个人说话----这是我在心理课堂上与学生的约定。在课堂不太安静时,注意老师的暗示(将手指竖在嘴唇上)或用优育比赛的暂停手势,也可用事先与同学商定的其它手势或暗号来平息嘈杂声。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先行约法三章并可郑重其事地签定一个书面“合同”,一式几份各执一份,恰当时机反复提醒、强化。“合同”要对他在课堂上的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还应包括奖励和违约后的处罚等相关条款。对于违纪较多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一违纪行为作为点,然后用一系列“合同”逐步规范直至达到理想目标。“合同”的执行必须严肃认真,奖励和处罚都必须及时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压着学生听课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善于提问,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才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给与学生积极的评价,善意的提醒,会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生命个体灵动。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