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知识整合,构建知识体系
在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因此专题复习绝不能机械地重复前一轮的复习过程,而应该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地重组和整合,加强学生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层次和体系的能力;要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阶段特征、发展走向,总结历史事实,发现规律和启示,从宏观上全面把握历史教材和历史知识。
例如对教材(必修1)的复习,可以从三个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一是以中国、西方和世界为主线对知识进行分类;二是以古代、近代和现代通史的顺序对知识进行整合;三是以政治制度、民主革命和外交关系等对知识进行重组。这样的分类和重组,打破了单元和章节的限制,有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利于比较在同一阶段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利于深化对已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对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比较等。
重视史论结合,提高学生能力
近年来,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能力除了必需的记忆能力外,还包括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鉴别能力、评价能力等等,进而形成历史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学会用史学理论来剖析历史事实。史学理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方面,主要有以下9个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转型时期的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形态的质变,其分为革命和改革两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基础的,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是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必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本质是现象的依据,本质决定现象,并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自己的存在。现象又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表现事物的本质。
个性和共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代化理论等等。
立足基础知识,夯实主干内容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不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力抓基础、落实课本知识,仍然是高考前学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在第二轮复习中,教师必须注意归纳课本,并引领学生依据《考试说明》有计划地自觉读书,充分掌握教材知识和内容。
强化试题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检测训练,是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归纳、概括、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答题能力状况的重要抓手。因此,在专题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检测训练工作。“考”,能及时发现问题;“评”,能及时补缺漏洞。坚持考评结合,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记忆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复习的效率。一般来说,一个专题复习后,至少要进行一次综合训练检测,每一到两周需训练一份高考综合试卷。在检测讲评中,要重视讲知识盲点、讲审题缺陷、讲思维方法、讲答题技巧,以此来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此外,在历史复习中还应该关心时政、关注热点,尤其要重视课本上与生活实际、国内外时事、社会重大问题联系紧密的内容。如民本思想、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国外交等,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