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浅议中学音乐鉴赏课提问的艺术

2015/12/11 20:38:20   来源:本站   作者:田 相 梅   人气:6390次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提问是学生求知的导火线,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使学生带着急于探究知识的心情去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达到促进知识理解、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而音乐课具有意向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她通过美妙的音乐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特别注意通过艺术实践,对学生实施美育和德育,陶冶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音乐课的提问就更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不太注重提问的技巧,就会导致课堂的提问常常是老师提、学生答非所问,不着边际。甚至无从答起。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总结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熟悉教材  精心准备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课堂上要特别注重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主导,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不是教师个人表演。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备课,分析教材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思维习惯,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有充分地认识,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提问的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而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问。每次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问题提得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是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重点是音乐的鉴赏,什么是音乐?音乐的基本要素?怎样鉴赏音乐?这类理论问题肯定要讲到,但本节课是以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这两首音乐作品作为教学主线的。通过对这两首音乐作品的鉴赏,采用启发、引导方法,学生对音乐有了具体真切的感受,从而领悟怎样去鉴赏音乐。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并不是要求学生直接答出答案,而是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去鉴赏音乐。而后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是问题的要点。在本章学习开头,可以由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在听一首你喜欢的音乐的时候发现听一遍与听三、五遍后又有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呢?如此提问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回答:一开始是旋律打动了我,听了几遍后发现音乐的节奏、伴奏乐器等很多音乐元素打动了我。然后再提问,通常,你在高兴时和伤感时听音乐的感受有何不同?说明音乐可以传达一种信息,让人产生共鸣,紧接着趁热打铁导入新课,欣赏《少女的祈祷》,感受音乐传传递给你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听完之后,请不同的学生回答。回答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由此老师可以总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其目的不是活动认识的真,而是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与审美愉悦。

二、  课堂提问  “度”“量”适中

首先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和“量”。“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宜适中,同时避免“满堂灌”与“满堂问”,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提问要避免过于简单,若一味的问“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更可怕的是养成思维上的一种惰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索然无味。但提问过于宽泛,难度过大过深也不行,一个问题问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回答不上来不说,反而增大学生的压力,抑制了他们的思维,打击学生的兴趣,致使课堂氛围也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地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我在教授《黄河大合唱》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开头我先播放黄河流域图,然后由一个问题导入:为什么把黄河成为母亲河?这是,有前面课件的铺垫,学生回答就会跟着老师设计的思路回答了。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与总结,接下来投影朗诵《黄河颂》师生共同朗诵,再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听后你有何感受?可以结合歌词与音乐来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回答:男中音独唱,深沉而充满力量等等,同时,学生也开始关注文学内涵与音乐的表现手法的结合了。
 三、留给学生  “时”“空”思考

每一次的提问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的思考。因为音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如果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或是还没有考虑成熟,就开始提问,就给出结论,问题成了装饰。同时,不能让你的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例如,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其实音乐不可能明确告诉我们具体表现的是什么,正如书中三幅插图——是祈祷?沉思?倾诉?或是思念?回忆?憧憬?有可能是,有可能都不是。第二首作品音乐表现了劳动?学习?海涛?同样有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得出许多不同答案,有些答案可能相反,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联想与想像存在差异,这也说明,音乐的不确定性和音乐理解的宽泛性是合理的。由此得出音乐艺术的重要特征:音乐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认识到这一步,是通过对问题探究交流和逐层剖析达到的。教师参与中可陈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所有的学生,应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潜心感悟和自我总结,促进学生感性审美认识得以升华。课堂提问还应该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有时,需要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留心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留心那些表情困惑的学生。还应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创造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不断的总结与学习,让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顶一下
(1)
50.0%
踩一下
(1)
50.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