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浅谈数学均衡教育方法

2015/12/11 20:31:40   来源:本站   作者:陈月宇   人气:5173次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形成的不均衡发展。

关键词兴趣 结构 情感教育 评价模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因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形成的不均衡发展。

受遗传、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吸收、内化的能力不尽相同。如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知识授受过程中完成较高效率的知识传输,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之初所不断摸索的问题。这里主要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因个体差异性而形成的学科差异做相关讨论:

一、课程设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能够让学生置身课堂如沐春风,在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里感受数学之美,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起点高、难度大的内容,虽能调动接受力较高的学生的积极性,却忽视了群体的参与性。探寻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如下几点不可或缺:

1.结构合理,内容科学

教师所授的每一节数学课如同网络的一个个基站,只有平稳扎实的夯牢基石,才能在以后的知识网络构建里发挥出色。

宏观上,现阶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各学段里,一致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分类分项条理明晰,利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微观上,每节课的知识结构结构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点的深化及知识脉络的构建。

好的数学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原则正契合这一教育主旨。“低起点”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跟随老师引导走进数学课堂;“小坡度”能够在每一次知识深化中让每位同学不掉队。

2.启发性设问,逻辑严谨

45分钟的课堂时间是短暂还是漫长?这取决于授课者的引导。课堂上多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引导。

无层次感的提问就像没有主旨的演讲,会令人费解甚至感到烦闷。而环环相扣而富有启发性的设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凸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与衔接,同时体现知识体系严谨的逻辑性。

好的设问能够同时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他们游走在问题与思考之间,自然而然的掌握知识要点并适当运用,度过这短暂的“轻松一课”。

3.课后作业,加强针对性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效率的反馈,脱离了当堂课的内容就失去了他本来的意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避免独立作业时的挫败感,课后作业的布置应从多数学生的角度出发,控制题量、围绕知识点、难度适中并且具有典型性。而对于部分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以适当的能力拓展,保持他们旺盛的“战斗力”。

二、情感态度

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的需要,他们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班集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态度(语言、表情以及动作等方面),在他们眼中或许会是教师对待他们不同程度的情感差异。

从教育的主旨出发,作为课堂的组织者,需要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性,才能保证他们参与课堂的活跃度。所以,从组织者角度出发,适当的情感态度能够保证课堂教育高效、流畅的行进。

1.   不凭成绩论成败,试着去爱每一位学生

成绩不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杆。以成绩评定学生优良,在片面的掩盖了他们身上其他闪光点的同时,失去了学校在学生身心发展中所应起主导作用。

以全面发展的眼光与视角客观的评价学生,才能使其学有所长。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不乏优异突出的学生,教师的目光往往会被这些孩子吸引;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弱的闪光尤为要珍惜,若能够正确引导,利用爱的“孵化器”使其茁壮成长,这样,学生队伍里必会有挖掘不尽的惊喜。

2.   捕捉闪光点,不吝惜夸赞

每个孩子都都是一株稚嫩的幼苗,赏识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是成长过程中最有能量的给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赞是赏识的最直接表达。好的赞美如同一剂良药,能够放大学生隐藏的优点,同时赢得其他同伴的认同,从而将这一优点发扬光大。

对学生予以夸赞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切勿高姿态,要以平等的态度去赞美;二、措辞诚恳,抓住机会(优点、良好表现、积极态度等)及时表扬;三、公开公正,杜绝情感偏向;四、给每一位学生被赞美的机会:自觉主动、踏实认真、进步显著、思路新颖等方向寻找亮点。

三、评价方式

新课标要求“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

置身同一课堂,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不尽相同,在结果的考量上若单一的采用统一的达标测试,在一定意义上只是让教师了解知识达标率以及部分同学的薄弱点,并不能够实质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堆积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使得基础不牢固的学生对学科丧失兴趣。

除达标测试之外,这里我主张以下几种评价模式:

1.   阶段式自我评价

没有人会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数学课程的设置有章有节、循序渐进,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每章节结束,通过对知识脉络的梳理及作业中的错题回顾,及时弥补自己的薄弱项,之后随机抽题予以检验自己是否满足预期的达标率。

2.   水平标杆,平行比较

每个班集体中,各科目上总能够出现“旗鼓相当”的学生。这恰是极好的资源,加以利用可以创造出无限正能量。实力相当的学生如同一只浮动的标杆,动态的度量着个人知识能力的增减;同时也是一支良好的诱导剂,无形中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内省提升

内外比较之后,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直面存在的问题,并能主动尝试去解决。这样引导学生自查自纠的过程中,不仅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能够正确引导与培养其直面困难时的态度。当然,未必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方法里得到绝对的提高。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予以帮助:方法的引导与纠正、情绪的梳理与勉励——或许短期的努力未能显效,坚持下去会看见胜利的曙光。

每一个参与我们课堂的孩子,都享有同等的资源,能够看到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是幸福的。但课堂教育的现状却往往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美好结果。在理想与实践之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去探索、挖掘,找寻那条真正能够实现我们梦想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任勇.《任勇的中学数学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 7-13.

[2] 蔡兆生.从平地起 择高位立 向宽处行[C].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2012: 413-419.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