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关注心理健康,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2015/12/11 20:23:48   来源:本站   作者:朱林珊   人气:6245次
  内容摘要: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让学生在承受繁重学业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每个班主任都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打造班级文化; 实施心理干预;关注学生情商发展;开发家庭资源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初中学习乃至人生发展助力。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班级文化、心理干预、情商发展。

 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殷切期望让学生在承受繁重学业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初中学习乃至人生发展助力,是每个班主任都需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就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一、打造班级文化,发挥“暗示”效能——激其情,愤其志

 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优化、美化教室设置,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班主任发挥环境暗示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进入初中以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以最积极的心态备战中考,我利用班级环境布置,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中考氛围。开学之初,我就在班级张贴了“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成绩”,“今天你认真了吗?”,“今天你思考了吗?”“今天你微笑了吗?”等标语;在班级黑板报中设置了“格言窗”,每天让一位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格言写在上面和大家一起分享;分发给学生“目标卡”,让学生将自己想考的学校、理想的分数、努力的具体措施和一句最能激励自己的话填写在“目标卡上”,贴在自己的桌角上。经过这一番精心设置,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一名初中的学生了,学习的紧迫感明显增强,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道:“班级里的每一条标语,格言窗里的每一句格言,目标卡上的每一个目标都好像是加油站、充电器,每当我不想学习的时候,只要看看他们就好像被加过油,冲过电似的,又能精神百倍的投入学习了。”

二、合理的实施心理干预,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初中的学习是紧张而繁重的,学生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这也使学生常常身处于高度紧张和过度的学习压力之中,生活也变得单调、乏味。尤其是考试前的一段时间,学生出现很多情况,有的坐立不安,上课注意力涣散;有的心理憋闷,想发泄,又不知道怎么办;有的易暴、易怒,情绪化,同学之间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对课业产生反感,出现逃学、厌学等消极行为。这都是心理压力过大的种种表现。长期的班主任经历告诉我,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水平。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就容易引起学生的神经抑制,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所以适度的“休息、放松”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学生舒缓情绪、保持适度的学习压力,我利用大课间和晚自习之前的休息时间给学生放一些能舒缓情绪的音乐;利用班会课教给大家缓解压力的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解压经验;坚持每个月给学生放一部电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对个别心理压力过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辅导;这一系列举措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张弛有度”,虽辛苦但不压抑,虽紧张但不焦虑。

三、关注学生情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奠基

 眼光远大,意志坚定,有自信,有自知之明,有自律,有同情心,学习生活主动投入,有热情,与人相处和谐友善是情商高的表现。 “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我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学生的情商培养需要搭建成功的心理平台。实施"成功教育",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可以调动学生心理机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上如果总是经历失败,这不会教会他们越挫越勇,而是会极大的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学习成绩的持续下降。所以我坚信“成功是成功之母”,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推行“成功教育”,教学生学会确立小的奋斗目标,如:一次大胆的举手发言,一次认真的卫生值日,一次勇敢的课后提问等等,通过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实现,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每一次成功过后,我都让学生一定要夸夸自己:如“我很棒”“我一定行”“我能做的更好!”同时,我每周都利用班会课对本周内学生们的“小小成功”进行表扬,在获得他人肯定和自我肯定的过程中,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不再怀疑自己“笨”或“学不好”,即使是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会再向以前那样以“放弃的态度”对待学习了。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 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日常行为表现上都进了一大步。   

四、开发“家庭”资源,形成学生成长的有力支撑

 我带的班级是住校生班,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与家长相聚、交流的时间很少,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辛苦的学习生活,他们更渴望获得更多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爱和支持。作为班主任,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及时的嘘寒问暖以外,我还利用家长会和家长网校等平台与家长加强联系,建议家长能多和孩子通电话、多到学校看看孩子,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心情变化,及时的给予亲情支持;回家了,多给孩子做点好吃的,多和孩子聊天谈心,帮他们排忧解乏,多肯定他们的辛苦付出和点滴进步,为他们的继续努力加油鼓劲。这不仅是对学生情感需求的一种满足,更成为了他们不懈努力的强大精神支撑。在此之后,我经常看到住校生的家长提着新鲜的水果和整箱的牛奶到学校来看学生。在看到家长的那一刻,孩子们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我知道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快乐!一位住校生就曾悄悄地告诉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然太对不起我妈每天给我送的饭了!”她的妈妈自从她上初三以来,每天都坚持给她送中饭,不管刮风下雨。在“爱心饭盒”的关怀下,她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都有了明显进步。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