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浅思

2015/12/11 20:22:56   来源:本站   作者:潘飞昊   人气:6235次
 

 

摘要:一切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对人的品德行成和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或不知不觉的影响或积极正面影响、消极负面影响。因此,也理解为所有的教育都包含德育的因素,每一位教师也都是德育老师(当然也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教师),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德育   体育教学    思考

一、德育现状

199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的目标。但纵观目前我国中学尤其是高中的教育现状,那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主要是由于①应试教育的影响;②德育与智育分离,教育的主体被人为的分化为“德育工作者”与“教学工作者”。也就导致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只负责教学,而德育工作则由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来主抓;③同时由于德育是一个长期工程,学生的品德修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其效果,也由于德育的效果难以量化评价考核和不可比较性,所以很难对教师在教育中的德育效果进行衡量和考评,它不像一张试卷所给出的分数来得实实在在。因此部分教师也就忽视德育,只管传授文化知识。这也成为目前教学中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也凸现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德育”的尴尬地位。

二、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我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中也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贯彻德育,是我们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也反映了中央高层对德育的重视性。

从长远看,学校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小学生的道德建设成功与否,也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气、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人的德智体等又是相互联系、影响、制约和促进的辩证统一体,通过德育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也可为他们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

同时,看今天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食品安全事件”“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等等事件,也不无透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一些道德现象或事件中,绝大数人都是受过学校的教育,而且许多人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然而出现上述一些现象或事件,虽然跟目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但学校对他们处于或正在处于学生时代的道德教育也应该承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吧?一个人除了具有生物性以外,还具有精神性。人究竟能够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人具有做么样的精神性。精神性的构成非常复杂,而其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人的德行。

同样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他们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尚未成型,他们有着自己对世界、人生和道德的初步看法,也即他们未成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此时的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最直接的教育就来自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和有效的德育课堂教育。我就清楚记得高中数学老师在上课之前,总会跟我们谈一些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我们交流她的一些看法,其中就有许多牵涉道德方面的教育,使我们受益匪浅。她的这种文化知识和道德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深受我们同学所喜爱,我们学生对她很尊重,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要想学生成才,必先使之成人”,即教育不能保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有学问的人,但应该尽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之人。现在国家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复杂,到处充满着利益和诱惑,传统道德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表现出浮躁和空寂。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培养人的教育和教育的载体——学校,在教育中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推卸自己的责任,勇于担负起道德教育的重任。

三、体育教师与德育

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而体育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也就应当承担起相应德育的任务。那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者——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要做到

(一)增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只有自身“正”才能去教育和感染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的道德判断主要是由于社会学习和榜样的影响所造成,而一个老师的言行举止就是对自己的学生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它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本身。因此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二)提高德育技能

体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德育的实践者,要想把德育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学生,就要提高自己的德育技能。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本身要不断的去多学习,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对德育有敏锐意识,具备育德本领,努力克服教育经验的不足,从而使教育技能的提高。

(三)发挥体育课堂的教学优势,灵活进行德育工作

个人觉得体育课中有两个有其它学科没有的优势。

①无升学压力,教师可以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现在的教育环境,学校面临出分数,出成绩的压力。因此在文化学科教学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讲解文化知识,因而也就没有更多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相对多抽出一些时间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②体育课堂自身教学特点

体育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力,锻炼其体魄,健全其人格和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门学科。在课堂中它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的教学培养着学生。而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无不潜移黙化的对学生进行着道德教育。例如在某个游戏中就包含着严格的游戏规则,也包蕴着集体协作、团结互助、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等等道德教育精神理念。也通过在一些竞赛中培养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激励他们勇攀高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等诸多优良道德品质。而在体育课中的这些教学内容是其它一些学科所不具备和欠缺的。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灵活机动的对学生进行相关道德教育。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师生关系是制约教学德育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如果体育课堂教学中人际关系融洽,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则会使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不利于学生道德的发展,久之甚至会造成学生人格障碍和道德品质的下降。因此,体育教师要真心的关心和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实心实意的实施德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的思想。而教师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具有广泛而深远持久的影响力。教师不但要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也要关心下一代的福祉,要为下一代的幸福筹划与奉献,因此教师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要秉承着责任感,把体育教学活动和道德教育有机融合到一起。充分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的道德思想,将其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使其走上社会后,成为一个对社会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的人格健全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     周浩波:教育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     朱小蔓主编: 道德教育论丛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