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事情,人所处的氛围很重要。一个人只有在愉悦宽松的民主氛围中他的心情才是快乐的,那么他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得以调动和发挥,学生课堂学习听讲尤其如此,所以,课堂气氛的营造非常重要。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是感兴趣与否和有无好心情。课程改革精神理念要求教师善于营造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环境去组织教学,因为只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提高学习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与老师同学共同思考去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否则,如果教师无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只顾自身在唱独角戏,那也只能是无人喝彩的悲凉独舞,没有效果。
一、吸引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作为育人者,其所有言行举止无一不感染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成长,所谓为人师表者。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教师其人格魅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绝不亚于单纯的教学水平,特别是一个教师的品质修养、文化底蕴、知识积淀等不仅仅对师生良好关系的形成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任务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学生未来人生道路上走上社会成家立业的耳濡目染影响也不可低估,许多学生在毕业后许多年依然对有的老师念念不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脑海中终身难以舍去,从这一个角度讲,这正是我们教育的最大意义和价值所在,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育是育人工程,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播。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很多方面,它几乎包括了所有能够让课堂课外构成师生和谐以期实现教育目标的因素,如教师的知识水准、语言艺术、气质涵养、人际关系、师生亲和力、对工作的投入和教育教学水平能力、师爱和教育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修炼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它闪现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为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氛围营造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多方打磨,重塑生机勃勃的教师魅力
(一)让课堂充满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满怀激情地去上好每一堂课,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听课、思考、体验。
词典对激情的解释是指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正是需要有强烈的情感,释放我们炽烈的热情,教师的魅力在激情中绽放和张扬,从而去感染我们的学生。先声夺人,要提高课堂效率,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共同参与到这一节课中来,大前提,就是作为老师首先要带着快乐愉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面带微笑,第一映像给学生们的是感到轻松、信心和力量。相反,如果我们自已没精打采、有气无力、一种松散萎靡不振的状态面貌呈现在教室学生面前,那么可想而知这第一印象带给学生的反馈是什么。一位精神不振、倦容满面的老师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这是对学生纯洁心灵的不尊重,不可能能确保课堂高效,学生也不会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
教育因生命而美丽,上课因激情而精彩! 所以,教学的魅力吸引首先需要的是激情。课堂氛围的良好营造首先需要教师的教学热情点燃和持续,课堂呼唤生命的激情。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课堂处处是可以激情飞扬的地方:祖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漫长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制约和近代一百多年的西方列强的屈辱史;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饶的近代奋斗抗争史;更有新中国成立后仅仅六十多年就让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到迈向小康的辉煌发展史等等,随处可见让师生共鸣的素材。教师上课的激情是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而激情可以燃烧激情,教师充满饱满的教学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我们希望学生刻苦努力,同时更希望学生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只有激情的氛围里,漫漫教导才会散发出探究的魅力。
(二)过硬的教学功底和渊博的知识储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看家本领是上好课教好书,所以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必须具有比较精深而渊博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中学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历史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历史贯通古今,包罗万象,时空跨度大,知识内涵丰富,每一历史知识都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本学科及相关边缘学科知识,“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知识的传播速度令人惊叹。师者,真的能传道授业解惑多少?教师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在教学时要游刃有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的读书、学习,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那“一桶水”始终成为一汪源源不断的甘泉。所以,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站稳三尺讲台。此外,对时事的关心,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发展、变化的了解掌握;对历史教学和研究动态的了解等等都是对一个具有渊博历史知识的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之中,网络、社区、图书馆、历史名胜古迹、高等院校等等都是人们学习的好去处,如果教师不自觉去努力学习探寻,我们将比学生落后,还拿什么去教育教学与学生?如何还能站得住我们的课堂,课堂里师生的关系如何还有融洽,谈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又何来魅力去吸引住学生来共同完成传道授业?
(三)语言的艺术震撼力渲染着教师的魅力
语言是教师职业的最重要方面,无论我们知识如何的渊博、储备如何丰富,它最后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弄懂弄通接受无一不需要老师的透切讲解,这是教师魅力展示给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为老师一定要好好锤炼。丰富的声情并茂的历史教学语言是一个历史教师活跃讲坛、树立声望的支点,抑扬顿挫、此伏彼起的语言艺术甚至还能对学生难点疑点破解起作用,这就是语言的艺术魅力所在。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他的语言艺术所起到的课堂震撼感染力量绝不可小视。央视的《百家讲坛》、《记录频道》等节目很受观众喜爱,这除了它的内容可看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主持人、主讲人那磁性一般的丰富生动的讲述语言让人牢牢走进了节目之中不愿离开。所以,有人把历史教师上课表达要求具备说书艺人的水平,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今中外历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人物风云等等,史海如烟,生动丰富多彩,需要我们历史老师上课尽情去表达。
但是,历史课它终究是历史课,教师在丰富自已课堂语言表达时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教师的喜怒哀乐、回首憧憬、肯定批判……无一不要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本源和基调一致、和谐,这是由历史学科处处的史实背景决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历史教师尤其要充分注意课堂语言的情由境生,要与学生一同走进过往的历史共同感受品读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迪感悟。有的历史老师讲课的语言枯燥无味,生硬刻板或平铺直叙、照本宣科没有一丝生气,这样的历史课学生只会感到不合胃口,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兴趣了,更谈不上教师的魅力了。二十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们始终赞扬我的历史课,无论是中学还是外面成人高考辅导班,还是到淮阴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讲课,其中很多一方面就是说自已的语言在课堂上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牢牢吸引住所有学生的目光、思维。一个历史教师在精心备课设计之下,如能使书面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丰而不余一言,略而不失一词,规范准确,风趣幽默,抑扬顿挫,那么就一定能使学生顿生倾慕之心,教师的人格魅力将会倾倒学生,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就能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这门功课。
(四)关爱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彰显着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学激情的源泉和动力。教学系统是一个带有感情色彩与生命力的系统,教师只有怀着对学生的满腔热爱,才会激发自己千方百计去教好学生,对教材进行情感加温,精心准备去上好每一节课。教师的教育只有溶解在爱的情感里,才能转化成自己的需要,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
在我们平时教学身边,这些例子不胜枚举,那些倾心付出爱心对待学生,课堂里始终充满欢声笑语,师生平等对话,有时对待学生的穷追不的发问甚至反驳,他们也还是耐心解释,不厌其烦,始终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止是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更有一个人终身受益的东西,即做人的道理。所以,为人师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人格魅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就是一颗对教师职业的付出,亦即对学生的关爱。
同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同样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问题,也是一个教师获得学生爱戴尊重的因素之一,它彰显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以,当代课堂之下,必须倡导平等和谐,对话民主的课堂师生关系。教师的角色要定位准确,是师,是导师;是友,是益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平等参与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火花。在这一氛围里,学生能作自主的选择,平等地和他人共同活动,也能更多地意识到人的力量,会因为能作为自己生活的设计师而变得日益自主和有创造性。专制一言堂、家长制的历史课堂不仅让课堂失去活力,更会因此扼杀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性。正反两方面一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作风、师生关系所反馈回来的人格魅力对构建共生和谐民主的历史课堂,提高课堂质量,实现有效教学是何等的重要。
教师的人格魅力无处不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特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点课堂上。作为一位历史老师,我们要热爱自已的本职工作,用我们的饱满激情,用我们的渊博知识,用我们的丰富语言,更有我们的一颗爱心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去彰显我们的人格魅力,一场来感染熏陶学生,吸引学生,从而实现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建霞.浅谈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79.
(原载《西部素质教育》2015.8)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