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对教育改革的一点思考

2015/12/11 19:54:06   来源:本站   作者:唐建伟   人气:6197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228开始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于不久颁布实施,以教育部袁部长为组长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教材编写也已启动,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在新形势下对教育的关注,以及对改革教育弊端的决心,对振兴中华民族所做出的重大决策。任何改革,政策固然重要,如果政策的具体实施者不去实施或不能很好的去实施,那改革最终也只是美好的愿望。作为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思想观念、教育教学行为也必须跟上形势,否则,教育改革也只是隔靴搔痒,新坛装旧酒。

一、只有对学生负责,才能真正地对教学负责。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疲劳不堪,态度良好的教师,我们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去苛责他们课堂教学的低效,虽然明知道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大量的教学时间以及疲劳不堪换不来高效的课堂教学。其原因在于教师在很多方面的行为已经达到了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岗位责任的标准。教师的行为也向学校负责了。向学校负责,做的让学校满意是教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也是一个标尺。如果你的行为有违学校的一些方面,即使出发点很好,那么很多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考评方面的、提干方面的等等。所以,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要求、教学要求、教育要求,完成学校的任务的教师就是所谓的称职的教师。

事实上,教师们用疲劳和时间与苦劳来为学校负责,但学生却需要教师们用功劳来为他们的学习负责,为他们的发展负责,为他们的成长负责。因此衡量课堂的教学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态度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标准,更不可能只以时间的付出来衡量。因为这些标准都是在形式上能做到的,在三年或六年里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所以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来很好地发展为标准,以教学的终极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样的教学负责才是真正对学生的负责,也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追求。

二、如何对待学生

既然教学的终极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基本,所以教学的关注点应该是学生,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学生呢?如何对待课堂呢?

教育学生的前提应该是让学生喜欢教师,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喜欢自己,传统上,教师要让学生敬畏,“敬”就是教师要赢得学生尊敬,教师以“敬”来吸引学生学习;“畏”就是害怕,教师要让学生害怕,并以此来维持班级秩序,而在师生关系平等的今天,教师要让学生跟随自己学习学科知识,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遵守众多的教学规律,规章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学生,不是“敬畏”就能达到的。例如,教师还要用上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或者用讲课的方式吸引学生,或者用讲课结果的巨大价值吸引学生等等。事实上,你老师讲的再好学生不领情,不能心情投入地听课,这就是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讨好”学生,让学生“高兴”,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积极地状态下听课,学到东西,而且学习效率才高,学习效果才好。周国平在《教育的尺度》一文中说:“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三、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学生喜欢听教师的课了,教师也能心情舒畅地去上课了,课堂上其乐融融,那么是不是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因为学生在参加考试,应聘的过程中,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一个抽象的,关键看的是他考试的结果如何,应聘中对知识的运用如何。

所以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吸收知识,还要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在做题时,预演时能运用知识,关键是在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环境的考验之后,依然能微笑地运用知识,展现能力,能有这样收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所以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而且要能让学生明辩之,在课堂之外“笃行之”,我认为这才是教学的最成功之处。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