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弹拨学生心弦 奏响生命乐章

2015/12/11 19:43:26   来源:本站   作者:童蓓蓓   人气:5313次

      一 、激发兴趣,唱响生命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每个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都闪耀着生命的霞光,促进生命的自身超越,创造生命的辉煌,首要的是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趣味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课中创设各种情景激趣,可以在结尾以现实生活激趣,可以以学生的成就感来激趣.

如《琵琶行》的教学可围绕下列三个环节进行:通过诵读教学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结构的分析把握诗歌的整体美,通过语言品味领悟形象美。最后设计一个课后练习,用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可以分析了秋夜阴冷凄凉的境界和直言被贬,失意谪居,有送别好友,更是冷落寂寞心情压抑后,让学生理解“惨”的含义。接着引导学生写美妙音乐的诗词,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时有的学生想到了“李凭引”(李贺),有的想到了“明湖居听书”(刘鹗),有的想到了“梦游天姥吟留吟别”(李白)

当学生对《琵琶行》内容产生兴趣,转而产生共鸣时,教师话锋一转,转入对生命主题的探讨。师:诗人为什么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生1: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生2:一个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有才啊!生3:一个因年老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相谏而遭贬谪,都是从荣到衰。生4:他们都有幽愁暗恨。

高中语文如一部百科全书,具备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也具备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素材。教材中有大量阐释生命、呼唤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课文。如《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还有大量表现亲情、友情的课文,如《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许多课文作者的事迹就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如面对困难、挫折、不幸,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司马迁、史铁生等;面对人生豁达、超脱、乐观的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可以通过这些文本绘起生命的彩虹。

二、直面现实,情感穿透

语文教学人文色彩强,具有以情感人、形象生动的特点,贴近普通人的生活,具有现实性,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极大的优势。一个能够激活学生思辨和想象的情境,可将人的情感引向心灵的深处得到启迪和震撼!

理论总是单一的、抽象的,无法涵盖所有的现实境遇特别是具体的个体状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生命意识培育过程中,自觉地拓展教育空间,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体验世间百态、感悟生命的内涵,从而感受生命的丰富和多彩,也能深入体验生命的残酷和不易,更加珍惜生命、呵护生命、关爱生命。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将生命意识渗透到相关的课文教学中,不要刻意的说教,要在探究中熏陶。

《我的四季》教学片断:

师:你能读出作者人生春天的什么?

1:我读出她人生的艰辛——因为她的土地是“不毛之地”,而且她所有是“细瘦的胳膊”和“锈钝的犁”,“土地里的石块和树根还经常磕绊着她的犁头”。

2:我读出她的担当——因为她只有低着头,弯着腰,用尽我全身的力气压着我的犁头,她知道,每一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耕种的土地。

3:我读出了她充满期待,因为她望着掩盖种子……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师:是啊。人生之春生活艰辛但有责任和希望。作者的人生之夏遭遇了什么?

1:风把载着雨滴的云朵吹到了另一片土地上。

2:找水源未带容器。

3:无情的冰雹使谷穗夭折。

师:她有什么生命感悟?

生: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

师:人生之夏历经磨难,争做强者决不放弃。

……

师:春季,播种希望;夏季,战胜磨难;秋季,感悟收获;冬季,挥发余热。那么在学这篇幅文章之前,你是打算怎样经营你的四季的呢?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初步领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穿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语文教学到处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者注意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中让学生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我们才能从语文学科中感受到生命的优雅与飞扬,品味着人性的丰富和灿烂,语文才能进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才因此而更有力量,更有意义!

总之,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听到绿叶的呼吸,看到岩石的沉思,嗅出野花的芬芳,以致体悟到人世的沧桑变幻,时空的神秘玄妙,宇宙的苍茫浩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尤其是对人性的美的挖掘,让学生在穿透中得到启迪,在思考中得到滋润,在探究中得到理解“空白”,在衍生自我中,生命意识得到升华。

(《新课程导学》20134月中旬刊)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