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生成”要实现的是师生的精神价值,要突破的是活动质量,要体现的是一种人情味。精彩的生成,要有师生思想和感情的共鸣,要有师生在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要不拘泥于文本并从互动生成中获得教与学的灵感。
一、教师启动,小组讨论
教师是引导,教师要为学生搭架子,扶梯子,提纲挈领的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点。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已经很强,引导他们自己从宏观上梳理知识点,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发放相关的阅读书目或材料,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查寻、搜集和思考,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学习与知识升华为学生扫清新知识建构的障碍。这样的操作,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会得到加强,学生的视野会更宽。
如: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专题梳理:从测试内容看: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2、联系的含义;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5、发展的实质;6、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7、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9、矛盾的含义;10、矛盾的普遍性;11、矛盾的特殊性;1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1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6、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其实质;18、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考点回头看:1、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2、联系的含义。(理解)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理解)
学生在自我准备后,安排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讨论前,要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好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一要依纲贴本,突出重点;二要针对学生的疑问而设。小组讨论和汇报自学情况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为宜。确有困难的,要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得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如:《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教学片段:1‘自我阅读发放的材料:《西回村穷则思变》和《抚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体》思考:西回村发生巨变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村民自治的认识。作为社区居民如何参与社区管理?2、预习课文,找出疑问。3、小组汇报各组提出的问题。4、小组探究:(1)我心中的《村民自治章程》是什么样子的?(2)城市居民自治的作用与意义?(3)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意义是什么?4、理解和运用:如城市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是( )A.城市居委会 B.物业管理委员会 C.村民委员会 D.居民代表大会。4、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村民踊跃参与村委会的换届选举?解答:(1)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村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村村民的利益。广大村民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2)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村民踊跃村委会换届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意识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强的表现。(3)广大村民踊跃参与村委会选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生对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对这两种基层民主管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要照本宣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启发他们联系身边熟悉的事例,做到学以致用。
二、注意分层,有所侧重
要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使那些曾经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的沉默寡言的学生积极参与,而一些平时表现活跃的优、中等生更发挥其特长,优等生带动中等生,中等生带动较差的学生,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习的全过程,获得参与的机会。
如《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片段:1、安排调查,调查班级的民主选举或所在村庄的选举或网上了解国家的选举可以从网上找出对中国式选举的点评。2、播放:多媒体课件——胡锦涛同志参加北京市西城区投票的图片思考:(1)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的选举是什么选举?(2)你还知道哪些选举方式?3、阅读教材第3-4段,并思考等额选举与差额选举的含义。3、选择题:选民可以依照法定程序罢免自己所选出的人大代表,代表被选民罢免,在中国政坛吹过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这表明(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进步 ②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③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④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启发,以利于学生掌握。对于公民为什么要珍惜、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要重点讲解与掌握,不要混淆。这这里每个问题的设计与解答都要考虑什么人可以努力一把可以完成,什么人做起来无法逾越,任务的分配要做到心中有数,由于学生已有的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不同学生参与的机会。上面的问题不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一次性完成。但是对于这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则比较难以理解,使学生在一种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张扬个性,实现自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异步达到统一训练目标。
总之,教师要以整个身心与学生进行交往,有时要超越学科的界限,有时要逾越师生的鸿沟。高中政治互动式教学的方法关键是要强调实效性,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由知识型向能力型方向转化,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
(该文发表于《考试与评价》2013年08月期)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