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研科研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绘图技能随笔

2015/12/11 17:01:34   来源:本站   作者:汤洪年   人气:8674次

      我国《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强调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其中运用地图能力是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新课标在全日制义务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明确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学会识图、读图、绘图、析图。其中绘图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它能直接反映学生是否善于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部分明确要求学生能绘制平面图、区域轮廓图、示意图等各种图表。例如在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标准中要求学生能绘制校园图、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等。而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绘制某地区的人口图表等。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新教材也无不重视地理图片的运用,几乎涉及各个章节,并且在教材的活动课部分、课后练习部分有很多涉及绘制简图、填充地图的题目,由此可见,我国课程标准和重视学生绘图技能的培养。

       (一)要求学生能够绘制的三种地理图像

        地理图像系统包括地理教学挂图、学生地图册、填充图册、教科书插图等,根据表示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地理图像分为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和漫画[1],由于教学手段、教学目的、教学时间、各种地理图像的重要程度及复杂程度的限制,并不是每一幅地图都要求学生动手绘制,例如教材中地理景观图片和漫画,都是为了说明某种地理现象,看懂即可,并不要求学生绘制。根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及地理图像的重要程度,笔者认为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如下三种地理图像的绘制方法。

       第一类为地理分布图类。这是以地图的形式表示的图形,是图像系统中数量最多也是最常见的,如《气候类型分布图》、《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能源分布图》、《工业分布图》、《中国铁路线路图》等。其作用主要是反映各种地理要素的分布、范围、特点、特征及规律。地理分布图可以通过填绘练习来进行,学生通过练习填绘此类地图,有助于学生把教材中相关的地理事物现象分布知识,准确地落实在分布图上,有助于加强对地理事物、现象分布规律的记忆,在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

       第二类为地理示意图类。这类图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也很多,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冷锋、暖锋示意图》、《大陆架剖面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气旋、反气旋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等。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说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演变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描述自然现象及其形成过程,把复杂的事物、现象简单化、模式化,帮助学生理解那些难以直接观察而又比较难于理解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通过动手绘制地理示意图,促使其在脑中对这些深涩难懂的地理概念、原理进行加工、转化,从而达到对地理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类为地理统计图表类。这类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如《世界人口增长图》、《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等。地理统计图表是将地理数据绘制成各种图表,进而说明某种事物的状况,变化规律。它能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在数量上的相互联系, 这对学生学习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和规律起很大作用, 尤其在培养学生地理统计技能和定量分析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图的种类很多,包括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线状图、扇状百分比图、三轴坐标图、饼状图等。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绘制一些简单的地理统计图表。

      (二)加强学生绘图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生对绘地理图像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翻阅地图册、填充地图、临摹各种地理图像,进而提高绘图能力。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亲自绘图的兴趣一般,甚至有29%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绘图兴趣的培养。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地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绘图兴趣。例如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绘图练习,也可以开展地图拼接比赛、画地图比赛等竞赛活动,并把优秀作品进行展览,还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户外,让学生绘制校园地图、生活小区地图等。学生对绘图越感兴趣,绘图动机就越强,就越有助于绘图技能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识图读图能力,为培养绘图技能打下基础

       识图能力、读图能力、绘图能力、析图能力是地图技能的四个方面,四者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培养地图技能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认识地图是初步的地图能力 ,是其它地图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看地图能力的培养分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集中培养主要是通过专门讲授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概念、地图的三要素(图例和注记、比例尺、方向)、地图上的颜色等,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辩认方向,换算比例尺,懂得各种地图符号,这是认识地图的第一阶段。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表示地表起伏的方法,了解地形图、气候图、政区图等一些专门地图的概念。识图能力的分散培养是指在整册地理教学中,结合课本图像系统,随时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论是专图、示意图、剖面图,还是统计图、模式图,都要求学生会看图。首先看图名,其次是读图例、看方向、确定位置、了解座标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等。

       中学生会识图、读图,才能从图中提取、处理所需的地理信息,根据需要进行填绘地图,绘制地图。因此,要学生形成经常翻阅地图册,形成培养爱读图的习惯,并有意将图当作一个亲近的、有用的工具。因此,有意识训练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然后,通过绘制地图加强忆图、用图能力,是培养地图技能的有效途径。

      (四)发挥教师板图板画优势,引导学生绘图

      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是指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用简易的笔法把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分布和地理过程,边讲边用线条图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白图。主要分为几何略图、折线图、曲线图等;板画指地理教师在黑板上迅速画出地理事物的素描图,主要包括形态画、过程画、动态画三种。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简明概括,写意而不写实,是以示意的方式来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演化规律等内容。它针对性、直观性都很强,有突出的表现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2]

在这整个过程中,讲绘同步,学生的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在有效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锻炼了绘图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地理教师越来越偏向于利用多媒体讲解地理图像,忽视了板图板画技能的运用和提高,这对于学生绘图技能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地理教师要加强板图板画的练习,充分发挥板图板画技能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五)多给学生提供绘图机会,加强绘图练习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填充册。笔者对武汉市中学生绘图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手中都有地图填充册,但利用率并不高,61%的学生都没有填充过地图册,由此可见地图填充册的利用率很低,基本处于浪费状态,而地图填充册与教材是配套的,重点突出,是练习绘图的方式之一,填充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省时,学生应充分把它利用起来,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地图填充册的运用,可以在每次课后布置相关的填充题目,并认真批改给与指导。

       其次,对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机会的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经常要求学生上黑板绘图的比例很低,有35%的学生认为教师从不做要求,布置绘图作业的比例也不高,由此可见学生自主作图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要求学生跟着自己作图,使学生边听变画,课后,可以布置有关绘图的练习,如绘制区域轮廓图,地理示意图等,可以用绘图练习来达到复习检验知识、技能的目的。此外,对于重要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地理原理示意图、统计图,地理教师可以以专题的形式,重点指导学生绘制,还可以开展各种有关绘图用图的活动,也可以把绘图运用到生活中,要求学生绘制某地区的平面图、人口变化图等等。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