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教务管理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尽

2014/5/15 16:49:24   来源:教务处   作者:丁顶   人气:7439次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

——关于作业设计与批改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谈到关于作业的设计和作业的批改,在坐各位都是行家,都有自己深入的、立体的、独到的见解.说心里话,我在这也不敢乱讲,年级部指派我花一周时间认真梳理了我们团队的相关认识和一些尝试,提炼后向大家作简要汇报,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将从以下方面汇报:

一.什么是作业?为什么要布置作业?

我们认为:

1.作业是巩固、深化和应用课堂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重用手段;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发展非智力因素也具有重要意义.

2.作业有两大作用:(1)获得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2)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作业布置有两大需要:(1)教学目标的需要;(2)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需要.

练习的过程,其实是学习再创造的过程;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和应用”;不能仅以解题为目的,更要在解题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作业的设计能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不断地有新的收获体会,学生就会觉得解题过程将不再枯燥,这样的体验不但是任何讲解无法替代而且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二.作业的相关现状

在教学中的确存在一些不科学的现状:(1)忽视设计,只重布置;(2)过多的模仿型训练;(3)有时布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惩罚性;(4)定位只是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忽视培养非智力因素,忽视师生情感交流.(5)教学资料的题量、难易和课堂有脱节,也缺乏层次性,难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怎样进行设计作业?

我们认为:

作业设计时,应该遵循“1个重现,2种题组,3个问题,4个要点,多种形式”的原则,具体如下:

1)重现原则:即“1个重现”!

学生做完作业了,过段时间同样的习题再次出现,学生居然毫无印象,针对这种现象,在设计作业的时候,针对具有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有计划地安排重现性作业,这样做,才可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但要注意重现并不等同于机械的重复.

2)分层原则:即“2种题组”!

作业分层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究竟如何分层设计?应该抓住横向题组和纵向题组这两种题组设计分层作业.

横向题组,即题组内的各小题难度一样.针对要考查的多个知识点或方法,可以设计出AB两题组,两题组整体的难度系数不一样,题组内部的各小题难度一样,考查的内容一样;

纵向题组,即题组内部各小题难度随序号增加逐渐加深.针对我们学生特点,尽量设计低起点、小坡度的纵向题组.

无论是横向题组还是纵向题组,都可以关注“变式、变图、变位、变量”的基本变化策略.

3)发展性原则:即“3个问题”!

在设计作业时做到三问:第1问:哪些题是巩固知识点的?;第2问:哪些题是培养学生能力的?;第3问:哪些题有利于发展思维、开发智力?

4)针对性原则:即“4个要点”!

四点”即“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在设计作业时做到将“四点”相关作业做到题组化,题组化的作业有研究性和记忆的深刻性,更容易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抱住热点、防止易错点.

5)形式多样化原则:即“多个形式”!

阶段性的可搞一些小花样:如增设题库,让学生自选作业;如设置“置疑袋”,通过作业将疑问传递给老师,这样做对不敢当面问的学生更有帮助作用;再比如针对一个题型或一种方法,让学生合作写小结报告;等等

通过遵循“1个重现,2种题组,3个问题,4个要点,多种形式”的原则,相信设计出来的作业是能够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

四.怎样批改,如何评价?

我们认为:

1.要抓住一个总原则:不仅只注重评价结果,更应强调评价的“激励、调控和发展”的功能发挥.

2.作业要不要改?答案是肯定要改的,特别是试卷应该做到有做必改、有改必评;当然可以做到抽批和面批的点面结合。

一方面,从教师视角看:可以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调整教学进度、目标和方法.

另一方面,从学生视角看:可以及时矫正认知偏差和改进学习方法,促使所学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从评语中获得“求知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了自信,强化了动机,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作业成为增进师生情感交互的纽带.

3.怎么批改?

高中学生的作业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的课时很多,学生每天自主学习的时间总量很大,课内和课外的作业数量也就非常多。特别是理科,一名高二艺术班语数外教师的一周课时近35节,平均每天近5节课,加上午练、晚练和周末练,这样合计的课内和课外的作业

平均每天要有300多份作业,除去每天四五节课的上课时间,所剩备课和批改作业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因而关于作业批改,我们年级团队有些老师和我一直有这样的困惑:

1)可不可以这样批改?

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学生之间相互批改、小组批改作业、教师“面批”或“抽批”;对于简单的作业评价,采用随堂批改等形式.

2)能不能这样认为?

作业由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评价,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使学生由单纯地做作业的被动状态变为积极参与作业批改的主动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通过作业设计、评价方法的变化,可以不同程度地把教师从学生“作业堆”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备课.

4.如何评价?

以前通常会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等并不能反映出来.我们认为在“”,“”基础上增加圈号、问号和评语评价会更好.

  

 综上所述,就是我们关于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相关思考和一些尝试,有些地方还需要再思考再论证,因而停留在思考阶段还没有完全付诸行动;有些地方的实践做法已经有一定的体会.但我们深知不少地方还要继续努力,还要花更多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最后,恳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