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捅破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窗户纸”的思考
课程教学中心 朱海马
最近学校展开教学大研讨!朱校长的“突破——刻意去捅破那层纸”引发数学组全组成员的大讨论。教学若想取得大的突破,确实需要打破常规,对现有状态进行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高中数学组虽然在过去取得一些成绩,但又没有需要改进的呢?利用教研活动,大家展开研讨!先将讨论结果结合个人的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数学教学上也有一些“窗户纸”,是一概捅破,还是不捅,值得研究。
1、有关知识生成过程的“窗户纸”。在过去的教学中,有的课堂忽视知识生成的过程,将新知识直接告诉学生配上大量的练习训练,曾经这样的课堂取得成功。现在高一、高二面临新高考,从新课程标准和山东模考卷传递的信息看,不加强知识生成,可能考生连题目的搞不懂!记得我利用新冠肺炎的传播编了一道二项分布的题,题中用文字描述了二项分布的模型,可学生根本看不出是考察二项分布的题。所以新知识这层“窗户纸”还是不急于捅破,而应该一层层慢慢解开,让学生自我生成!
2、有关我校学生的配套训练的原有“窗户纸”。我校学生的原有学案和课后训练多以外面成套资料(《步步高》、《南方凤凰台》等)为主!我现在带一文科班和一理科的班级,数学成绩都在年级中下游。班级好多学生对对于学好数学信心不足,甚至都有放弃的现象。为此我深感不安,和高一其他老师交流发现其他班级也或多或少的有类似现象。为此我们决定先从作业入手,捅破原有的那层“窗户纸”。将每天作业分配给每位老师,保证同学都能作对百分之六十的基础上,安排分层题型!不排除熟悉的题目和课堂的例题重做!让学生重拾做对作业的信心!
3、有关集体备课的“窗户纸”。以前也有集体备课,开学前或开学初由组长分配任务,一位老师负责一个知识板块。想法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时常常流于形式。有老师能力差异的原因,也有老师没有做好提前量,临时备课又由于任务(数学老师课务繁重,改作业压力大)重而草草了事,导致编写的质量不高!高一备课组在过去一学期也吃了同样的亏!期中考试后,大家决定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一星期每位老师精心备好一节课(课题由组长在前一周或两周备课组活动定好),包括(课件,学案,作业),标准是:让每位老师,每个班级都能用上(内容可以多,让老师有选择性)。一位老师负责一周的午练和周练!这样安排以后,大家觉得备课压力变小了,备课质量也上去了!
当然,高中数学的教学还有很多的“窗户纸”等待去研究到底是捅破还是不捅破,若捅破该怎么捅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都是值得好好研究。也希望其他领导和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让附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也能有辉煌的那一天!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