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艺术课程基地 > 示范引领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申报表

2014/10/20 10:36:31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人气:17982次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

申报表

项目名称: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基地  

学校公章: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校长签字        朱益民          

申报日期     2013428日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财政厅

一、 学校基本情况和特色优势

一、学校基本情况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是淮安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也是香港田家炳基金会在淮安的唯一合作学校。创建于1974年,2000年被省教育厅明确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被命名为江苏省艺术特色教育学校(2010年通过复审),2012年被淮安市教育局命名为淮安市艺术高级中学。

学校坐落在淮安市文化教育中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学校占地98亩,建筑面积近60000平方米。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电教楼、艺教楼、体育馆等教育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现有76个教学班,在校生3936人。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首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中华颂·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学校、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80余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学校曾连续16年荣获淮安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和高中艺术教学质量一等奖。

二、特色优势

1.办学思路清晰有效。近年来,学校围绕“实施赢在终点的教育,让灵魂在更高处飞翔”的教育理想,践行“弘扬艺术教育特色,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办学策略,深入推进“精致教育七大工程”,即“精粹文化、精心德育、精彩艺教、精良师资、精湛管理、精品课堂、精美校园”等工程,着力艺术教育增特色,着力文化建设增力量,着力课堂转型增效益,着力范式管理增活力,着力教师发展增后劲,着力品质改善增学力,着力质量提升增美誉,努力实现学校特色发展、优质发展。而“艺术教育”更是被我校定位为核心竞争力予以优先发展。自1997年开设第一个艺术特色班,我校艺术教育走过创业期的辛苦,走过转型期的艰难,迎来了开创新局面的发展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始终散发着成熟、隽永和快乐等迷人的味道。2013年3月,中央电视台记者专程探访我校,追踪报道我校高三学生罗梦迪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过程,并对我校的艺术教育给予充分肯定。节目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2.师资队伍素质一流。身为市直名校,我校本身就是人才聚集高地。目前,学校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在淮安市名列前茅。为使这些已经到达教师生涯发展高原的中高级教师振奋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我校大力弘扬“尊重、包容、引领,务实、共创、争先”的干部文化和“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坚忍图成”的教师文化,深入实施“师表”、“名师”和“爱心”等三项工程,引导全体教师立德、立功、立言。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323人,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0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7人,市基础教育指导组成员11人,省“333”、市“533”、市“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和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6人,取得硕士学位教师22人,出国进修培训教师45人。

3.三大模式成效初显。在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过程中,我校探索形成“两全三级一载体”艺术教育模式、“以美育人,五心六自”德育模式和“精品课堂”教学模式。“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术教育模式:“二全”即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育人,致力于培养“合格+优秀+特长”的学生;“三级”即将艺术教育分为素养级、升学级、自主级三个层级。“一载体”即以课程为载体,积极推动艺术教育课程规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按照不同的达成目标和内容设置,具体分为引桥课程、普及课程、欣赏课程、活动课程、专业课程、预科课程等六大类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着手,逐级引领学生探寻艺术的魅力。“以美育人,五心六自”德育模式:该模式立足于我校艺术教育特色,从美育出发,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健体、以美促劳。艺教模式和德育模式相互配合,有机构成了我校“尚美、精致、超越”文化,促成我校“抱朴求真,向善尚美”的校风。“精品课堂”教学模式: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强调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以标制导、以评促学、以学施教”,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目标场为根本,以思维场为核心,以情感场为保障,以习惯场为延伸,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的放矢组织教学,围绕“重学生、重基础、重课练、重品质”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坚持以生为本和启发教学,努力追求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会——会学——乐学——价值”四个学习层次上不断进步,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4.高校协同得天独厚。作为淮阴师范学院的附属中学,我校与该校一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作为我校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基地”的协同高校,淮阴师范学院全力支持我校申报艺术课程基地,并将继续坚持派出专家莅临我校做具体指导。同时两校还将在艺术教师培训、特长生培养、艺术校本课程开发、艺术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我校作为江苏省“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艺术专业考试考点”,在14年承办历程中和全国50余所高校结成合作关系,成为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为进一步提升艺术教育水平,我校正从淮北煤炭师范大学、黄山学院、井冈山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40余所高校中聘请教授作为学校艺术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定期邀请他们来校讲学和指导。作为清华大学在江苏省的唯一支教点,清华美院也多次派出师生到我校开展夏令营活动,提供艺术教学指导。

“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清晰的办学思路、成熟的师资队伍、初成体系的教育模式、有力的高校后援,我校开展艺术课程基地建设的条件已初步成熟。 

 


、项目基础目标内容

一、项目基础

1.成熟的艺术教育品牌。早在1997年,我校在全市首家开办高中艺术特色班,从此坚定不移地走上特色办学之路。期间经历了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我校自主探索并实践“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教模式,使艺术教育实现稳步发展。目前学校高中艺术特色班已经发展壮大到20多个班、艺术类专业学生近1400多人,每年为高等院校输送大量的优秀艺术生源。同时,我校还是江苏省承办省外院校艺术专业校考的8个考点之一,至今已连续14年承担该任务,每年接待50余所省外高校设点,5万余人次考生来校考试。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有2万余名考生从这里起步跨入高等艺术院校大门,其中仅淮安籍学子就达1万余名。学校被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西北农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授予优秀生源基地。我校艺术特色除了围绕高考升学创办高中艺术特色班之外,更多的是培养全体师生的艺术素养,形成了“素养级、升学级、自主级”三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艺术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多元成长、多样成才、服务全体学生成为我校艺术特色办学的鲜明特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成熟的艺教品牌还体现在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在科研中不断提升,包括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平民教育观的高中艺术特色教育研究》在内的10余项国家、省市校级课题研究有的已经结题,有的正在进行之中。学校构建的“二全三级一载体”艺术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已通过市级评审,正被推荐申报江苏省2013年教学成果一等奖。艺术课程在附中经过16年的发展完善已经走向成熟。学校先后被表彰命名为江苏省首批“艺术特色学校”并复评通过、“全国中小学首批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特色高中建设项目校”、淮安市淮海戏传承基地等。

2.过硬的艺术师资队伍。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处于淮安市乃至全省前列。学校现有专职艺术教师35人,其中美术教师16人,音乐教师12人,舞蹈教师5人,播音主持和书法教师各1人,以上老师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人为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1人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期以来,我们又依托高校和专业机构的专家和教授,形成一支强有力的专家指导组,为特色办学拓宽了路径、提升了品位。学校聘请南京师范大学高柏年教授、吕振斌教授、钱鸿斌教授、张五力教授、颜泯涛教授,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院长文铁林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王玉健教授,淮阴师院音乐学院院长张律教授、美术学院院长顾卫国副教授等作为学校艺术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聘请淮北煤炭师范大学、黄山学院、井冈山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40余所省外高校专家教授作为客座教师不定期来校为师生讲学。学校艺术教师在市内外普遍具有较高知名度,张京江老师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温霖老师参加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在江苏赛区比赛中荣获“十佳歌手”称号;李秋璇老师代表淮安市参加省语委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荣获省一等奖;刘奇老师等人的美术作品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并被出版收藏;罗苏荣老师被评为淮安市美术学科带头人。

3.丰富的艺术教育课程。课程是艺术特色办学的载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学校自主构建了“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教模式。“二全”即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育人,致力于培养“合格+优秀+特长”的学生,充分体现学校艺术课程的服务性;“三级”即将艺术教育分为素养级、升学级、自主级三个层级,体现艺术课程的多元成长多样成才理念。“一载体”即以课程为载体,并以此推动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校本教材建设。课程按照不同的达成目标和内容设置,具体分为引桥课程、普及课程、欣赏课程、活动课程、专业课程、预科课程等六大类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着手,逐级引领学生探寻艺术的魅力。“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教模式使艺术类学生实现特色化、差异化、高层次发展,为众多看似无缘大学的学生圆了艺术梦、大学梦,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厚实的艺术素养。学校现已建成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艺术校本课程,如《音乐学习概要》、《美术学习概要》、《播音与主持艺术》等。 

4.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我校地处主城区文化中心地段,与市政府、市教育局毗邻,周围分布着诸如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省淮海剧团、淮安市电视台、淮安市人民大会堂、淮安市博物馆、淮安市长荣大剧院、淮安市文化艺术学校等众多的高校、艺术剧团场馆和文化社区广场等艺术教育资源,这不仅仅为我校艺术课程建设提供平台条件,更可以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更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5.有效的艺术教育机制。“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教模式决定了艺术教育不仅仅只瞄准高考升学,我校艺术教育成功之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育人,使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快乐,在快乐中感受成功,在成功中涵养灵性,艺术教育的润德育人功能收到了显著效果。学校面对全体学生成立了新疆舞、健美操、钢琴演奏、民族音乐、播音主持、书法、绘画、摄影、地方戏等10多类30多个学生艺术社团。2010年我校派出10名学生出访日本,期间为日方友人表演了小提琴、古筝、书法、舞蹈等才艺,充分展示了附中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其中陈笑含同学在北京集训期间,还被推选为学生发言人,代表来自全国的400名访日学生在日本大使馆致辞。学校“魅力青春”艺术节至今已举办16届,同时连续4届承办淮安市中小学生艺术节。

6.完备的艺教硬件设施。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我校艺术教育硬件设施较为完备。其中有3口音乐理论教室,供音乐学生进行乐理学习;电钢教室2口、音乐教师工作室12间,供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标准舞蹈房4口,用于舞蹈教学;健美操房一处,计300平方米;多媒体报告厅一处,可容纳500人进行艺术展演;体育馆兼学生礼堂一处,可容纳1500人进行艺术展演。美术教室(即美术教师工作室)16间,书法、国画教室各1间,每间可容纳30人同时进行美术、书法学习;美术展馆一处,计600平方米,可开展大型美术作品展览;艺术画廊一处,计16栏,常年展出师生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大、中型展板40余块,定期举行师生优秀书画作品展。

7.骄人的艺术教育成果。在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中我校学生表演的独唱《暗香》和小合唱《家住安源》均荣获一等奖,2012年学校选送节目在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再次荣获一等奖第一名;在江苏省教研室举办的“我向党来唱支歌”活动中,学生大合唱荣获比赛一等奖;在江苏省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情景剧比赛中,学校师生共同编演的小品《远离网吧》荣获一等奖。淮海戏社团表演的地方戏《白奶奶醉酒》多次省市获奖,并向全市中学开放观摩。而艺术特色班的学生更是有一大批进入全国著名艺术院校学习并在毕业后大展宏图。张妮可同学考取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后,先被前线歌舞团特招,现旅居美国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华人女歌手”;丁丹妮同学考取上海戏剧学院,大学期间就参加多部电视剧的拍摄,如今已主演数十部电影、电视剧;刘艳同学,考取湖北纺织大学,她在“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选拔赛上荣获亚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名模大赛;赵厚舜同学考取河南大学毕业后又考取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动漫研究生专业,现在日本开发自己的动漫产业。此外,像崔醒、孙乐、陈奕文、曹哲、朱婷婷等一大批同学以出色的文化、专业成绩,考取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校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全国独立设置31所重点艺术本科院校输送生源就有238人。 

二、目标内容

(一)建设目标

秉承“实施赢在终点的教育,让灵魂在更高处飞翔的教育理想,以培养“抱朴求真、向善尚美、品尚行范、思致超越”的具有艺术特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为宗旨,坚持用艺术涵养人生,营建融艺术、德育、智育一体化的“尚美、精致、超越”学校文化。以艺术教育中心建设为基础,建立多专业既自成体系又相互配合、富有特色的艺术教学体系。强化基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优化艺术教学内容,改进艺术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艺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艺术教师队伍。积极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力争把师院附中艺术课程基地建设成为具有突出示范价值、特色鲜明的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基地。

(二)重点内容

1.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围绕“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理解多元文化;培养兴趣爱好,增强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面向全体学生,普及艺术素养,促进个性发展;服务全面育人,促进身心健康,提升品格修养”这一课程目标,由师生共同梳理教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通过与淮安市教研室、省内外高校等单位密切合作,开展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研制、开发和建构,开设引桥课程、普及课程、欣赏课程、活动课程、专业课程和预科课程等六类课程。引桥课程旨在解决艺术教学入门衔接问题;普及课程指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开设的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欣赏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目的,利用校园广播和多媒体系统播放美文、名曲等欣赏活动;活动课程将学生各类艺术活动纳入课程体系统一管理,实现活动的“课程化”;专业课程是为艺术特长生开设的诸如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摄影、播音主持和广播电视编导等艺术课程;预科课程主要为学生更好适应高校服务,在高标准的艺术技能训练基础上,融合学习生涯规划教育。这六类课程从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着手,逐级引领学生探寻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二全三级一载体”的艺术教育模式。

2.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积极构建专门的艺术赏析和互动平台,通过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深化艺术社团建设、举办“魅力青春文化艺术节”等“三周四节”活动、布置艺术长廊、开展午间20分钟艺术欣赏、办好校园广播站、组织师生参加省市各级各类艺术竞赛、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名师书画进校园”活动、组队外出学习观摩、筹建艺术教育中心大楼、建立艺术教学资源网等多种硬件、软件平台,满足学生课内外、校内外自主学习需求,突破时空限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积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校已编制了“美术校本课程”、“音乐校本课程”、“播音主持校本课程”等校本课程。今后还将充分开掘、利用地方艺术资源,与省淮海剧团合作,共同开发编制“淮海戏校本课程”,并将此作为初中艺术教育的必选课程之一。此外,我校还将依托高校资源开设特色课程,调动本校教师继续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4.建立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继续实施 “青蓝工程”,完善“名师工作室”,并充分利用我校是全市唯一音乐美术学科教研基地、省淮海戏传承基地、全国艺术高考省内招生考点学校等优势,建立淮安市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以课程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本校的骨干教师的中坚力量,并吸纳外援,充分发挥淮阴师院、淮海剧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晓庄学院、外省高校专家力量,不断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基地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把我校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基地。 

5.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途径。以艺术课程为载体,以建设中的学校艺术教育中心为依托,通过上好艺术课、举办体艺文化节、定期举办优秀书画作品展、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开展午间欣赏、组织师生外出观摩学习、请高校教授来校开设讲座等途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参加艺术活动,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鉴赏美尤其是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育人”的艺术教育目标。

 6.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着力营建具有艺术特质的“尚美、精致、超越”文化,充分整合各种艺术元素并发挥其内隐的、间接的艺术教育功能,使学校文化成为艺术教育的隐性课程。注重对校园内外环境进行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利用艺术长廊到教室内部的文化布置,使学生与艺术环境实现有效互动,创设生动的艺术探索空间,让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注重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积极构建“以美育人,五心六自”德育模式,弘扬“抱朴求真,向善尚美”校风。

 


、项目创意效能分析

一、项目创意

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个性化教育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艺术教育课程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努力建设融“个性化、多元化和服务化”三大要素为一体的艺术课程基地,在理念、内容、方法和体系方面实现创新。实现课程个性化。尊重学生差异性为前提,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施教,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因材施教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实现课程多元化。通过进一步拓展、细化艺术教育门类,设定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施多维化的考核方式,实现学生选择多元、课程结构多元、教学手段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实现课程服务化。在建设课程基地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实现“四项服务”功能,即服务学生成才,服务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服务艺术课程改革深化。 

1.理念创新。一是将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融入学校发展战略部署。学校坚持“弘扬艺术教育特色,打造精致教育品牌”的办学策略,创新提出艺术教育人本化、艺术活动课程化、艺术课程层级化、艺术素养润德化的教育理念,以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学校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作为基本途径,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将艺术教育与德育、智育融为一体。我校艺术教育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向高校输送人才,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学校校风“抱朴求真、向善尚美”正是我校艺术特色办学的审美取向,本项目与学校“五心六自,以美育人”德育模式同步实施,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三是主动借力专业资源,与高校协同创建。积极探索地方艺术专业机构与中学合作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地方高校以及省内外高校与中学协同创建的新模式。

2.内容创新。学校以课程为载体,积极推动艺术教育课程规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校本教材建设。按照不同的达成目标和内容设置,具体分为引桥课程、普及课程、欣赏课程、活动课程、专业课程、预科课程等六大课程,从专业课教学到活动课组织,都纳入到课程层面,使得艺术教育教学更加规范科学。在艺术课程内容设置上,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等方面,发掘和完善艺术课程的内容资源,注重吸收多元文化和不同时代经典作品的价值资源,吸收不同民族传统与民俗背景下各种艺术语言所包含的理论与实践资源,采用具有时代性、丰富性的课程内容。

3.方法创新。一是在艺术教学中,倡导艺术赏析与创造相统一的学习方式。它既包含了在互动交流中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探究和思考,也包括了学生主体创造性的表达、制作和展演。通过素养级、升学级、自主级三个层级,逐步形成学生的艺术感受及理解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创造及艺术表现能力。二是坚持综合化的课程方向,促进各种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教育因素(包括学生、教师、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三是营造一个生态式的艺术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地处主城区文化核心的区域优势,大力发挥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淮阴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等。四是扶持艺术社团发展。在现有的淮海戏剧社、合唱团、小乐队、空竹社团、女子健美操俱乐部、摄影社、金话筒俱乐部、书法研习会等基础上,鼓励老师和学生组建更多地社团,让艺术教育空间得到很大拓展,为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4.体系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校从人才培养的全员公平性和分级培养的实效性到构建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关键——六级艺术课程建设,一脉相承,科学严谨,这在目前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学中走在前列,其先进性在近年的实践中也得到一定体现。在学校发展全盘视角方面,艺术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德育模式创建等一起构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完整体系,更体现了学校顶层设计、发展规划的全盘性思考。在与专业机构及高校协同创建方面,不仅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效能分析

1.促进艺术教育人本化,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我校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将始终遵循教育人本化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面育人,并通过素养级、升学级和自主级三个层级,从学生自身需要和潜在能力出发,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目标的艺术教育,使学生实现自觉发展和终身发展。

2.促进艺术课程多元化,丰富艺术课程内涵。树立开放的大课程观,构建开放的大课程体制。围绕构建引桥、普及、欣赏、活动、专业、预科等六大类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的丰富和落实为抓手,使艺术课程成为实现艺术教育系统化、系列化的有效载体,实现服务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办学质量提升和课程改革深化的目标。

3.促进艺教与德智一体化,提升学生素质修养。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部分,本身就包含着对美丑、善恶的评判和教育,也能支撑学生智力的发展。在艺术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渗透德育元素,使艺术教育充分发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塑造灵魂的德育功能,实现“以美育人”的德育目标。 

4.促进艺术活动系列化,提高艺术教育实效。将艺术活动纳入课程进行系统管理和系统开发,实现艺术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此外,我校即将开工建设的艺术中心项目,将为学生艺术活动提供更多的场地,通过场地条件提升促使艺术活动品味提升。 

5.促进学校发展特色化,扩大基地辐射效应。我校作为淮安市音乐、美术教研基地,将进一步落实“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项目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等基地建设目标,同时将基地优势向区域辐射,助推淮安市艺术教育教学和教研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四、项目保障、社会支持及时序进度

一、项目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副校长、教务处、艺教处、教科室、办公室、德育处、总务处及高中3个年级部负责人,举全校之力,集全员之智,有步骤地整体推进艺术课程基地工作。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课程基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2.制度保障:制定《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程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考核评价办法》、《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艺术教学规范》等制度,明确领导小组及艺术教研组每一位成员的岗位职责,并按学期对各成员进行全面考核,对在课程基地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

3.人才保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已先后邀请省外20多所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为我校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指导。今后,将进一步建立与省内外高校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借助高校资源办好艺术课程基地。要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名师资源,邀请相关领导、社会名流以及我校知名校友担任艺术课程基地的顾问。

4.经费保障:我校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得到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艺术中心大楼工程已被列入淮安市2013年教育发展十件大事,总投资3000多万元主要由市财政拨款建设。艺术教学以及教研的所有功能教室、报告厅、演出场馆等内部设施所需资金,将采取省财政立项支持、市财政配套和学校自筹等方式筹集。

5.硬件保障:本着“立足需求、适度超前、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的原则,学校将高标准建设艺术教育中心。该项目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届时,高规格的音乐理论教室、电钢教室、艺术教师工作室、标准舞蹈房、学生琴房、美术教室,书法国画教室、泥塑室、美术展馆和学校礼堂等将为课程基地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二、社会支持

我校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一是得到政府支持。淮安市政府、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大力支持我校开展艺术课程基地建设,相关领导多次莅临我校开展调研,并明确支持我校开展艺术课程基地建设。二是得到高校和协同单位支持。众多省内外高校以及兄弟学校鼎力支持我校开展艺术课程基地建设,淮阴师范学院多位领导和专家多次莅临我校做具体指导。三是得到地方专业机构的支持。江苏省淮海剧团、淮阴文化艺术学校、淮安市长荣大剧院、淮钢艺术团、淮安市电视台、淮安市广播电台、淮安日(晚)报社等将为我校的艺术课程基地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

三、时序进度

第一阶段:方案论证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1.2013年3月,邀请淮安市教育局、财政局相关领导和第一批课程基地学校专家深入学校进行调研,论证我校艺术课程基地实施方案。

2.2013年4月上旬,走访部分友好高校领导和专家,就我校创建艺术课程基地的想法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双方的进一步合作的共识。

3.2013年4月下旬,邀请协同高校(淮阴师范学院)专家来校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理清课程基地建设思路,完善课程基地实施方案,并就双方可行的合作方式进行研讨。

第二阶段:启动探索阶段(2013年5月——2014年2月)

1. 2013年5月,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学校课程基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启动与实施等工作;成立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具体负责与基地建设相配套的基建任务。

2.2013年6月8月:进一步整合我校现有学生艺术社团,完善艺术社团考核考评机制;制定暑期艺术教学社会实践方案,组织力量编辑艺术校本教材;完成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工程规划工作;完成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工程用地拆迁等前期工作。

3.2013年9月:制定《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艺术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和《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内部考核评价办法》。

4.2013年10月:开工建设学校艺术教育中心大楼。

5.2013年11月:召开高校专家组研讨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和评估。

6.2013年12月:举行全国部分艺术类高校江苏设点工作研讨会暨艺术课程基地建设推进会;成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部,依托高校资源,搭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的教师发展平台。

7. 2014年1月2月:重点推进艺术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对基地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制定下一阶段具体工作计划。

第三阶段:深入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5年3月)

初步设想,本阶段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具体结合前一阶段情况制定详实计划。

1. 高标准完成基建任务,艺术教育中心大楼力争于2014年8月落成。

2. 适度超前配置艺术功能教室,包括体验馆、展示馆、学校礼堂等。

3. 对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进行整体设计,并着手实施。

4. 依托艺术教育中心大楼成立我校学生艺术实践活动部,并按计划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建立健全课程基地“一室两部”管理体系,即课程基地办公室及其下属的教师专业发展部和学生实践活动部。

5.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艺术课程体系,提升艺术课程实施效果。

6. 和协同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内容包括教师培养、课程开发与实施、特长生培养等。

7. 组织课程基地建设推进会,对项目目标的达成及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自我评估,以求改进提高,并制定下一阶段实施计划。

第四阶段:辐射凝练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

1. 在市教育局指导下,依托基地组建淮安市中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和淮安市中学生艺术活动中心,并有计划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地引领辐射作用。

2. 全面回顾项目实施的过程,总结经验与问题,力争形成有价值的成果。3. 组织召开课程基地建设总结研讨会。

五、项目支出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目支出名称

资金来源

市、县财政投入

学校自筹

省财政补助

小计

    

455

248

100

803

一、设备购置费小计

346

150

67

563

艺术(音乐、美术)展览厅

52

32

18

102

礼堂演出系统一套

146

40

14

200

电钢琴42

11

6

5

22

铜管、民族乐队设备

7

5

4

16

舞蹈房设备3

10

4

4

18

美术模具等一批

8

5

3

16

绘画教室设备

9

6

3

18

泥塑教室设备

1

1

1

3

书法、国画教室设备

2

1

1

4

美术教室等多媒体投影系统20

22

13

5

40

高清摄像机2

3

2

1

6

微格教室系统3

65

30

5

100

课程基地中心控制室

10

5

3

18

二、教学资源开发费小计

46

26

12

84

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费

14

8

4

26

艺术教学网建设费

14

8

4

26

艺术教学校本课程开发费

18

10

4

32

三、材料费小计

11

8

5

24

配套教材

4

3

2

9

音像制品

1

1

1

3

绘画等耗材

6

4

2

12

四、实验费小计

18

20

4

42

音乐等实践活动费

8

8

2

18

美术写生等实践活动费

10

12

2

24

五、培训费小计

26

36

8

70

出国培训费

10

6

4

20

国内培训费

6

12

2

20

专家讲学费

10

18

2

30

六、其他费用小计

8

8

4

20

六、申报意见

校内组织申报情况

艺术教育特色源起于学校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指向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求;目前在特色活动、学生社团、环境氛围、辐射作用等外在显性方面已有一定的行动和成绩,更在课程、队伍、文化等内在隐性方面有深刻的思考和收益;不仅学校艺术特色本身获得较快的发展和提升,而且与学校“精心德育”工程和“精粹文化”工程融为有机整体,既体现了学校工作顶层设计的全盘性思考,又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附中的过去得益于特色办学的成效,附中的明天期待着艺教特色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基于对办学历史的审视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全校上下对申报艺术课程基地认识一致、思想统一、参与积极。一致通过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基地。

       (盖章)   2013 年 4 月 28 日

县(市、区)、市教育局、财政局意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学在淮安”品牌,师院附中的艺术教育在我市有着广泛的影响,希望附中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发挥其特色办学、多样化办学的传统优势,为淮安教育锻造新的亮点。为此,市财政局教育局将全力支持师院附中申报江苏省普通高中艺术课程基地。

(盖章)      2013年   5月  16

顶一下
(6)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