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体育运动训练社团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促进我校体育运动训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我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一批体育运动的尖子,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训练方法,进一步展示我校的体育风采和文化底蕴,加强我校精神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特组建学生体育运动社团。
二、训练的目的:
根据中学生身心特点,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运动员,为学校参加各类的体育比赛培养多方面的体育人才;为省市运动队输送各类运动员;为各大高校输送优秀的体育人才等。
三、训练措施:
1、教练员认真负责,把体育运动训练看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
2、做好组织训练工作。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要挑选有一定体育基础、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要选出身体素质较高、成绩也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兴趣小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骨干力量。
3、安排好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一般情况下每周都要训练,要坚持课余活动的原则。
4、订立必要制度,抓好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体育训练活动。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体育竞赛,检验学生的训练成果,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的体育比赛。
四、训练计划:
针对不同的训练群体制定相应的计划:高一以基础训练为主。高二开始至高三体育高考的考试,共有18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18个月自然分成四个阶段,中间间隔两个月(春节和暑假)。
第一阶段(高二第一学期,9月、10月、11月、12月、1月)初期主要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一般活动能力,选拔,检查学生是否适宜参加体育训练,每周训练5次,以一般身体练习为主,以及改进动作技术。中、后段安排一些中等强度的素质练习,安排一次测验或对抗赛,为制定个体目标和选择训练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中期(高二第二学期,2月、3月、4月、5月、6月),主要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主要是速度、力量、灵活协调等方面的能力,每周训练5次,以量大或强度大的素质练习为主,主要安排力量、速度、耐力等。提高、完善动作技术,由量变到质变,形成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第三阶段(高三第一学期,8月、9月、10、11月),主要是发展学生耐力及意志品质;每周训练6次,全面循环练习,综合训练,以量中强度大,无氧能力训练为主,提高竞技水平,重点加强专项训练,并安排2-4次以测代练的项目。
第四阶段(12月、1月、2月、3月、4月)考试准备期,主要加强专项训练并适当安排模拟考试,让学生适应比赛气氛和环境。每周训练6次,全面技术训练,以量小强度大的训练,挖掘潜力,提高、补差、稳定成绩为主。安排达标、测试、对抗赛、考评,模拟考试及心理素质训练,调整竞技状态等。
五、训练的时间:
每周周一到周六下午16点20分至18点,节假日不休。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