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消息:
! 今天是

新闻资讯 > 学校管理

实施三大工程 成就名师队伍

2014/5/13 9:47:46   来源:本站   作者:梁伟斌   人气:9086次
 

实施三大工程    成就名师队伍

在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心灵中,教师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身为市直名校,师院附中本身就是人才聚集高地。目前,该校拥有教职工325人,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07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0人,市级基础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11人,省“333”、市“533”、市“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和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取得硕士学位教师28人。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师院附中启动精良师资工程,引领教师“立德”“立功”“立言”,努力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主动式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德——成就高尚师德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教育不仅是智育,更是德育,只有身正才能为范。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其学生产生一辈子的影响。师院附中视师德建设为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之视为队伍建设中首要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建设高尚师德文化。出台《学校文化解读》,明确“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坚忍图成”的教师文化,“尊重、包容、引领,务实、共创、争先”的干部文化;出台《附中共识》,从十个方面对教师工作进一步提出要求,明确“教师发展高一层先一步”要求;出台《深入开展“多给学生一份支持”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做到“多一点耐心、多一次帮扶、多一节优课、多一回交流”等十二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增值发展”。二是树立正面典型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发现和表彰先进典型,让“老实人”得实惠、以德高者居高位,在学校内部营造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正气。学校每年都通过全校范围的师生互评,评选出“优秀师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尚美年度人物(团队)”,并在教师节和元旦节期间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和颁奖典礼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奖。至今,“尚美年度人物(团队)”评选和颁奖已经开展四届,教师内部比奉献、比高尚蔚然成风。一大批老师更是荣获了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师德模范”等表彰,蔡兆生老师荣获“2011年度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提名奖,王浩同志被表彰为“2013年度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三是常年开展教育活动。常年开展”双进双争“活动,组织教干、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最需要、最实际的服务。此外学校常年开展“周恩来精神学习宣传月”系列活动,对师生进行同步教育;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关注留守儿童”系列活动;组织爱心捐款,全校师生员工先后为患病的顾南平、陈瑗、李亚真、刘浩等同学捐款20多万元。由此,师院附中全校上下形成了一股师德醇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学校先后被授予为省文明单位、省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省优秀基层党组织、市行风软环境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立功——打造名师队伍

有了好教师,就能打造好课堂;有了好课堂,才能有好质量。师院附中着力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一是完善奖惩制度。出台《年级部质量管理考核办法》,以正确评价教师表现、业绩和贡献,充分发挥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实行质量考核。成立“教学督导团”,督导团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校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过程的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反馈、督促、咨询、评价及指导。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方案。二是开展“名师”工程建设。目前,学校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在淮安市名列前茅。如何使这些已经到达教师生涯发展高原的中高级教师振奋精神、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这是学校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师院附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通过制订名师培养计划、加强过程管理与考核、成立“名师工作室”等方式形成校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金字塔式”的骨干教师培养梯队。目前,学校拥有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基础教育指导组成员,省“333”、市“533”、市“十百千”工程培养对象和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三是开启“项目组”建设。项目组(task for ce structure)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一起的组织形式。师院附中围绕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根据教师学科特点、个人特长等,合理整合人力资源,组建诸如青年教师基本功提升、微型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中学生科技制作等项目组,引领教师围绕特定工作目标结成工作团队,开展专项调研和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将想做事、能做事的人先行组织起来,促使项目组成员在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自我管理、分工协作、共同提高。并以之为火苗,燃烧起全体教师进一步开展奉献、提升业务水平的热情,最终实现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或突破,同时促进教师队伍主动性发展和团队式成长。2013年,该校高一年级被省总工会表彰为“工人先锋队”,生物组教师结成团队在淮安市生物实验教学技能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生物、地理组教师团队在淮安市网络教研团队大赛中取得两个一等奖。一大批老师个人专业水平获得巨大提升:5名教师荣获“全国生命教育先进个人”称号,20名教师被评为“淮安市学科带头人”(人数仅次于淮、清中),1名教师被增补为“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教师被聘为“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3名教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淮安市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表彰为“淮安市优秀青年教师”,10多名教师被表彰为“淮安市新长征突击手”“淮安市五一巾帼标兵”“淮安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个人”“淮安市优秀团干”等,167位教师在市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

三、立言——提升科研水平

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师能力提升需要教育科研为动力。师院附中努力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近年来,3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5个市级课题研究相继结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重点课题实验基地”、“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一是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有助于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上素质教育的节拍,踏上优质办学的成功之路。师院附中努力创建最佳科研环境,从课题的选择、评审、立项、经费使用制度,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制度,构成完备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与序列。打通科研制度、教学制度、教师培训和奖励等制度之间的壁垒,形成互相支持的具有统一性的《淮阴师院附中教师教科研奖励制度》。二是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研究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选题“务实”,研究过程“踏实”,研究结果“真实”。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原则,把课题选择、设计、研究和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教师的实践、反思、探究、改进的经历形成特定的“个人知识”,重建教育教学的“个人哲学”。2013年,学校参与国家“十二五”生命教育课题研究,被命名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基地”,中期研究报告《精彩艺教托起生命的翅膀——探究音乐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荣获“全国生命教育(2013年)科研成果奖”。朱益民、陈进才、张京江、任玲玲、肖学凯等五位老师被表彰为“生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任玲玲、张文娟老师申报的课题得到江苏省立项,陈进才申报课题被列为市级重点课题,梁伟斌、陈莉、张子云申报课题被市级立项。三是深入开展教学模式探索。近年来,该校先后开展了“以美育人,五心六自“德育模式、”精品课堂“教学模式、”三全二级一载体“艺术教育模式、”小班化“教学等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小班化”教学探索以个性化教育理论、成长多元智能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吸取了分层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论精华,致力于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致力于深度合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努力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深入合作。二是致力于高位均衡。以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100%的唤醒为目标,强调师爱100%覆盖、课堂100%参与、平台100%搭建和进步100%实现、学情100%反馈等五个100%要求。三是致力于全域精致。从课堂、管理、德育等方面,全程、全面实现小班化教学的精致化。课堂教学坚持“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幸福不一定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它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学校成为教师的家园,教师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命的美好、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愉悦,从而享受到属于自身的幸福。全体“附中人”正在“打造精致教育”办学策略的引领下,通过“立德”“立功”“立言”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昂首阔步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向着“办家长放心、学生向往、教师自豪的学校”的方向进发!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热门资讯

top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