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附中“国家宪法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我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引导全体师生自觉维护宪法权威,学习宪法知识,坚定奉法强国信念,在第八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12·4宪法宣传日”暨“宪法宣传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一、国家宪法日升旗仪式
一本薄薄的宪法,保障了十四亿炎黄子孙的权利,一本薄薄的宪法,引领了中国这艘巨轮前进的方向。11月29日清晨,我校举行了“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暨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主题升旗仪式。
李秋璇老师做了题为《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国旗下讲话。
李老师从学法、守法、用法、宣传法四个方面对同学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同学们不断加强宪法知识学习,深刻领会宪法精神,拓展“学宪”途径,浓厚“学宪”氛围,深化“学宪”效果,让宪法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她呼吁大家:作为新时代中学生,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认真学习宪法,坚定维护宪法,争做新时代优秀的懂法、知法中学生!
二、国家宪法日主题手抄报展
为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建设,营造平安、和谐、文明的法治校园氛围,我校高一年级组织开展了“国家宪法日”主题手抄报展。
高一年级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创造力,精心设计制作一幅幅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的手抄报作品。在搜集材料和绘制手抄报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和学习了宪法知识,懂得了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将“法”根植于心,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了同学们的法治观念,增强了法治意识,巩固了学校的法治教育效果。
三、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
本周,我校各班级利用班会课时间开展了“第八个宪法日”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由各班“法治宣讲团”成员向同学们阐述了国家宪法日的意义,并借助PPT,图文并茂地宣传宪法知识。各班充分结合校情和同学们的生活实际开展“宪法日”主题教育。为提高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宪法兴趣,各班宣讲团负责人还在展示、解说的同时,采用互动问答、抢答竞赛、情景设计的形式宣传宪法,普及、强化宪法知识。通过列举宪法案例,引导同学们积极将宪法和实际紧密联系,提高了同学们的法律意识;通过文字学习和集中讨论,引导同学们关注宪法,主动运用宪法,增强权利义务意识。
四、国家宪法日主题征文
山中清流,潺潺不息,奔流而下,乃凭山坳之导;石涧野草,兀然向上,百折不挠,皆因石缝之引。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宪法宣誓,75字铮铮誓言,犹在耳畔,令“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为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我校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比赛,鼓励同学们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宪法,于日常生活中感悟宪法,征文围绕“宪法”展开,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结合主题,从社会热点、自身经历等角度撰写,展示我校学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积极风貌。
五、国家宪法日晨读
国家教育部定于12月3日9:00-10:00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宪法日晨读”活动。我校各班利用网络直播参与了此次活动。
12月3日早9:00点整,全体师生在各班教室开始“师生同步晨读《宪法》”活动,校园内萦绕着同学们朗朗的晨读声。诵读之声,声声入耳,响彻校园。
同学们在琅琅诵读声中深刻感受着宪法的庄严神圣。通过诵读,加深了同学们对宪法的尊重与敬畏,懂得了遵法守法的重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法氛围。晨读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践行宪法精神,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法治进校园,和谐满神州。我校“12·4宪法宣传日”暨“宪法宣传周”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作为我校法治校园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旨在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校园法治文化,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我校的生动实践。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和引导全校师生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在弘扬法治精神中不断坚定全校师生的法治信仰,用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深入学习宪法,以宪法为纲,知法守法,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知识链接:
关于宪法,这些知识要知道
01
国家宪法日为什么是12月4日?
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02
历届国家宪法日的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03
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1954年为巩固新生政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新中国宪法颁布之后,为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对这部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这五次修订,逐渐完善和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指导思想,完善了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人权保障等等。
04
宪法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于国家,宪法作为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问题的国家根本法,在根本上和宏观上确定着控制国家权力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一切国家权力均来源于宪法并受制于宪法,“宪法至上”应成为法治之路的灵魂,如果没有宪法至上,也就无所谓宪政,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法治。
对于法律,我国已建立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对于社会,法治需要司法机关依法裁决、公正裁决,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举报。只有公众提升了宪法敬畏感,监督政府,督促政府,才能推动公权力在宪法和规则的框架内活动,公民的各种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对于每一个人,宪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宪法直接规定的。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