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学科一轮复习课型的思考
朱益民 嵇东升
新的一届高三又要开始了,在即将进入高三之际,实施高三“奠基工程”很有必要。“奠基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旨在从教与学两端预绘“高三的模样”,以实现从思想上、思维方式上、阶段设计上到路径认同上深化对高三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复习规律,充分调动各类要素的积极性,提升各方面工作的实效。
复习课和讲评课是高三两种主要课型,围绕这两种课型的研究和实践,是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科组专业力的关键体现。以下是对数学学科两种课型的思考,供大家分析参考。
第一轮复习课课型设计:
双向细目表统领下的三级循环一题三讲复习课型
一、教学原则:(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忌碎片、没有体系。(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忌孤立、没有联系。(3)基础性:着眼双基,瞄准中档,面向多数,忌偏怪、不接地气。(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忌求全求大、没有重点。(5)发展性:传播方法,知识迁移,提升学习品质,忌简单讲练、方式单一。(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多联系考虑问题,忌蜻蜓点水、泛而无用。
二、基本要素
1.双向细目表。让学生站在类的高度,带着“型”、带着“法”、带着“正面与反面的总结”去学习。
2. 三级循环。设计ABC三级题组,设置学习支架,指向高境界目标,题组按级设置,型的联系隐形化,培养学生的归类意识。
3. 一题三讲(做)。紧扣解题教学,按级设置、归类处理、三级提升,寻求突破。
4. 精练精讲。先练后讲,精练精讲,立足题目,面向知识结构和方法体系,突出主体作用。
5.深耕分析。坚持统计分析,聚焦问题,深度处理,精准突破。
三、课型结构
甲.知识点梳理——A级小题练习——体系建构(依托双向细目表,建立类型观,对接知识方法体系)——BC级典型突破——混编巩固练习。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所复习的知识点零碎时采用。如复习等差数列这部分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求和、性质、内容较碎,可先构建知识框架、再用小题巩固概念及性质激活学生这部分的记忆,再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深化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再通过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乙. A级小题练习——体系建构(依托双向细目表,建立类型观,对接知识方法体系)——BC级典型突破——混编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针对一些知识点相对较少、且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较为适宜。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时,这部分内容平时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让学生先通过A级练习进行感悟,激活思维活动,教师再提炼出这部分的知识点、方法体系,再实施BC级强化运用,最后进行巩固训练。
丙.课前章节反思找出薄弱环节——课内A级小题练习——体系完善(依托双向细目表,建立类型观,对接原有知识方法体系进行完善)——BC级典型突破——混编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适宜章节复习结束时采用,如函数部分快要复习结束时可安排一节这样的课,课前先让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平时所做的一些讲义,各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再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设计三级题组,实施循环教学。
丁.课前A级小题练习——在纠错中进行体系建构(依托双向细目表,建立类型观,联通知识方法体系)——BC级典型突破——混编巩固练习。针对一些高考要求不太高的知识点可用此法。如简易逻辑、四种命题、量词、推理、证明等部分,可选择一些典型题让学生课前先练习,再针对一些共性的错误进行纠正。
试卷讲评课课型设计:
双向细目表统领下的逐类深度套评课型
一、讲评课教学原则:(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忌脱离数据分析对对答案。(2)类群性:归类评析,忌直接从第一题到第N题没有重点。(3)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忌浮于表面浅层化。(4)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发散拓展,忌就题论题碎片化。
二、基本要素
1.双向细目表。归类讲评,把问题套起来讲评,让学生站在类的高度,带着“型”、带着“法”、带着“正面与反面的总结”去学习。
2. 变式题组、一题三做。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关联性题组,一题三做,巩步提高,追求掌握。
3.深耕分析。数据分析,聚焦到问题,聚焦到人,精准突破。
4.试卷订正页。依托专门订正用纸,引导学生形成及时订正、归类分析、微专题学习的习惯,培养高阶学习力。
三、课型结构
[分析数据,整合问题,告知学生(教师课前)——自主订正,微专题学习(学生课前)]——整体评估(依托双向细目表,借助数据,整体感知答题情况,聚焦问题,建立类型观)——逐类套评——总结提升。
1.分析数据,整合问题,告知学生。这一步在课前备课时进行,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试卷问题进行取舍,分为不评、轻评、深评三种情况,并课前告知学生,以便学生配合。对于主干知识、通性、通法、学生易得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评讲,而对一些技巧性的、能力要求较高的、过难或过易的题目要略讲。不评的问题由学生自主解决,轻评的问题不需做联系拓展,深评的问题需要拓展引申,有条件的学生可针对性自主进行微专题式学习。
2.逐类套评,深度突破。按知识点、错误类型、题型、思想方法等维度对问题归类、集中纠错、深度处理,可适当采用投影仪暴露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也可以展示学生微专题学习的成果。
教无定法,不能异化为教学无法。不管采用什么课型模式,都要围绕中档、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热情永远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