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突出第一要务:进一步引导全体同学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不因过程长而麻痹大意,共克时艰让肺炎疫情“停”下来。
抓住教育契机:此次疫情,损失巨大、教训深刻,积极抓住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引发学生对生命“丰富、细腻、系统、深入”的思考,面向核心素养,进行深层次的生命教育。
深化生活体验: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动”起来,体会“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通过了解此次疫情中值得学习、领悟、珍视、动容的一些人和事,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
二、活动主题
肺炎疫情“停”下来,生命教育“动”起来
三、活动时间
2020年2月15日--2月20日
四、简要说明
1.隐性价值指向:生命意识、生命知识、生命技能。
2.显性价值指向:身体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学会生活教育、价值认知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以上五个方面即本系列生命教育的范畴。
3.学生参与方式:“读写书画思做,吹拉弹唱听看”动起来
五、生命教育“动”起来系列活动内容
1.生命教育新闻“读”起来
(1)活动内容:
阅读“疫情期间从患者、医生、官方、自媒体等多视角推送的实录、评论”,感受生命的宝贵和意义;阅读钟南山等最美逆行者们的感人事迹,体会“奉献、坚守、责任”的伟大,思考生命的价值,判断追什么星?如何追星?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主要指向:显性“身体安全教育,价值认知教育”;隐性“生命意识”。
(3)参与学生:全体学生
(4)负责人:家长、班主任
2.生命教育知识“学”起来
(1)活动内容:学习疫情相关知识,增强疾病预防能力。在科学、体育等学科中感受生命的活泼,在语文、政治、生物等学科学习中,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
(2)主要指向:显性“身体安全教育、学会生活教育”;隐性“生命技能”。
(3)参与学生:全体学生
(4)负责人:学科教师、班主任,教研组备课组负责宣传展示
3.生命教育观念“树”起来
(1)活动内容:从疫情中的众多人和事中,品读“有天人合一、自强不息,也有草菅人命、明哲保身”,树立辨别筛选的意识表达和价值认知。
(2)主要指向:显性“公民意识教育、价值观教育”;隐性“生命知识”。
(3)参与学生:初三、高三
(4)负责人:家长、班主任,形成文字材料,年级总结展示宣传
4.生命教育歌曲“唱”起来
(1)活动内容:欣赏和学唱“《挺住,武汉》,《武汉,你好吗》”等疫情相关的创作歌曲,在感动的旋律中体会感恩。音乐专业班和特长的同学,鼓励进行微创作。
(2)主要指向:显性“价值认知教育”;隐性“生命意识”。
(3)参与学生:初二、高二
(4)负责人:专业教师、社团教师、班主任,年级总结展示宣传
5.生命教育感受“写”起来
(1)活动内容:一是书法作品征集活动,通过硬笔、软笔等书法形式,书写疫情期间的经典语录或自己心得,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祖国的强大;二是征文活动,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培养同理心,关注心理安全,通过写作的形式,抒发“心理安全”“感恩”“责任”“人与自然”等多方面的生命感悟,突出“我爱我家、致敬父母”等主题。
(2)主要指向:显性“价值认知教育,心理安全教育”;隐性“生命意识”。
(3)参与学生:全体学生
(4)负责人:各年级,语文备课组,按年级汇总展评
6.生命教育情景“画”起来
(1)活动内容:通过简笔、素描、水彩、速写等形式,绘画病毒传播机理、疫情防控方法、防控宣传海报、典型人物事迹等,增强生命技能,表达生命情感。
(2)主要指向:显性“身体安全教育、价值认知教育”;隐性“生命意识、生命知识”。
(3)参与学生:初一、高一
(4)负责人:相关年级,美术组教师,年级汇总展评
7. 生命教育劳动“做”起来
(1)活动内容: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实现五育并举。学生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不忘劳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时劳动”教育和“现场劳动”教育,结合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初一学做家庭小技师,初二学做家庭面点王,高一学做家庭小厨师,高二学做家庭种植员。
(2)主要指向:显性“劳动意识教育、劳动与技术学习和实践能力”;隐性“生命知识”。
(3)参与学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
(4)负责人:家长、班主任,年级收集汇总展评
8. 生命教育课程“开”起来
(1)活动内容: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到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疫情防控阶段,学校开展停课不停学的过程中,各学科主动开展防控专题的教学渗透以及生命教育学科渗透的研究,并运用于线上教学的课堂实践当中,形成文字材料(论文、案例、题目等)。
(2)主要指向:显性“生命意识教育、知识运用能力的教育”;隐性“生命知识”。
(3)参与学生:全体学生
(4)负责人:学科教师,按照备课组报送课程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