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现有女教职工182人,占全校教职工人数56.2%,中层岗位占22.6%。她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业绩,充分发挥了半边天作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贡献。根据女教职工的特点,围绕学校的总体要求,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提高女教职工参与学校各个岗位的管理决策水平,提高女教职工的自身素质,努力把女教职工的特殊权益和合法权益表达好、维护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发挥好她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附中工会在校党委、校长室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做了有益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维护职责,依法维护女职工权益
1、组织女教职工认真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2、关注女职工身心健康。附中建立一年一度职工体检制度,女职工每年除参加在市一院体检外,还参加市保健院的妇检,附中为全体教职工缴纳互济会有关费用,我校女教职工生病得到互济会救助。学校成立有专职心理学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室咨询师,邀请校心理咨询室老师、市妇幼保健院领导来校举行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增强教职工的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3、关心女职工疾苦。我校女老师因身体原因,根据她们实际情况和学校岗位需要,及时调整岗位,积极为女教职排忧解难。
4、重视女教职工孕产期、假期等待遇落实。及时向上级报销生育保险营养费。对生病住院女同志,及时到家中或医院看望慰问,及时送去温暖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校尽力为女职工子女入托报销部分费用。
5、为“逢五逢十”女教职工生日送温暖活动,保证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教职工福利,三八妇女节举行小型多样的文体庆祝活动。。
6、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建、改造和整合,目前我校已经建成艺术教育中心、体育活动中心、学科实验中心、教学研究中心、阅读调适中心、常规教学中心等六大中心。其中升级改造了2339平米的图书馆,并命名为修远书苑,改造后该馆实现了“图书馆+”的功能:配备了舒适的教工阅览室、教工之家、心理咨询中心、教研活动基地等。二是打造智慧平台。高水平建设云教室、录播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3D创客空间等。配齐诸如液晶投影设备、3D打印机、激光发生器、录播设备,实现装备智能化。开发资源平台,实现一课一网,教师所上的每节课,在网站上有相应的资源供教师下载和使用,实现实时选题、组卷和批阅智能化,能快速掌握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得分率,并及时反馈。三是打造智慧班级。今年,我校在高一和初一年级率先开展智慧班级实验。智慧班级依托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架构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采取面向全体学生的全过程动态学习分析技术,实施“云、网、端”的教与学应用,“云课堂”生动讲析教学重难点,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服务;“云书房”存储海量学习资源,及时满足学习需要;“云书包”精准反映学习动态,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方案;“云空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空限制,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云家校”随时关注学生学习表现,家校沟通无缝衔接。
二、加强文化引领,不断提升女教工素质
一方面附中干部队伍“善谋善管”。将“尊重、包容、引领、务实、共创、争先”作为建设干部队伍的基本价值方面。把打造高科建设、环境建设、文化建设三个升级版作为重要基础树立全面发展观。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善育善教”。出台从学校《文化解读》,明确“自强不息、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坚忍图成”的教师文化。每年通过全校范围的师生互评、评选出“优秀师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和“尚美年度人物(团队)”,“教学工作先进个”、“教科研先进个人”。并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和颁奖典礼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奖,女教职工多人次获奖。先后制定《师院附中教师培训五年规范》、《师院附中“青蓝工程”实施意见》、《师院附中骨干教师培养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青蓝工程、学科论坛、班主任论坛、专题培训、专家讲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教学竞赛、外出学习、自我研修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我校先后有王京红、单淮萍、章岩、董海燕等20多名女老师到加拿大、英国、美国、韩国进修;范庆英,宋青青、郭艳琼等10多名女老师分别到清华、青海、新疆学习、交流、送教。
我校初步形成精致文化;初步建成以人为本、宽严适度、易于对照、便于考核的制度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寻求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深化读书教研,使女教师成为博雅智慧性群体。
推动女职工读书活动动融于全市女职工素质建设中,利用座谈会、歌手大赛、演讲等形式,开展学习探讨,畅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体会。我校把教工之家与教师读书活动紧密有机结合起来。工会与教科室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每学期有180多篇女职工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或读书随笔进行评比,我校女教职工每年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论数60多篇,校刊《弘园师语》每年两期,每期多名女教师刊登读书心得。2016年,我校上报37篇读书征文有13篇获二、三等奖。我校被表彰为市“模范职工之家”、“市职工书屋示范点”称号;我校被表彰为市“书香校园”、省“书香校园”、
2、加强教学研究。2016年,在朱益民校长引领下,我校申报参与2个国家级课题、1个团中央课题、7个省级课题、34个市级课题研究。每个课题分别有女教师:任玲玲、张文娟、吉莉、徐晓芳、杨荣、田相梅、周南、王明珠、范庆英、陈菲、张素梅、周娴、贺海荣、李静等女教师参与研究。赵洁、陈宁婕等女教师主办的女子合唱团、淮海戏社团等8个社团被评为“淮安市中小学十佳社团”或“淮安市中小学优秀社团”。任玲玲、宋青青、谭丽、肖雪凯被评为“淮安市优秀教师青年教师”。窦剑眉、朱昭伟、程娟等女教师荣获“淮安市中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刘正玉、孙利娟等女教师荣获“淮安市中小学优课一等奖”。郭艳琼等女教师荣获“淮安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蔡珊、陈丹、谈媛媛等女教师被淮安市数学学会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冯仁杰等女老师被淮安市教育局评为“淮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宋青青被淮安市教育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称号;以任玲玲、施涛为主要负责人的“V--top”团队、以施涛为主要负责人的“信息技术中心”团队被淮安市教育工会授予“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我校女职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改进、开拓进取、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新改变、呈现新常态。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 淮阴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田家炳中学)版权所有
地址:淮安市大治路28号 电话:0517—83663291 邮编:223001
维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苏ICP备13041215号 管理入口